特约 | 王仙桃杂文:看海

2023-01-06 12:26:11 作者: 特约 | 王

   看海是我最神往、最奢侈,也是最激动、最惬意的时光和经历。看过了太多的海,多多少少也就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想。

图源网络

  首先,是看什么海。

  地球上的海,星罗棋布于七大洲四大洋的周边。当然,遍布于我国内陆地区那些所谓的海,如云南的洱海、新疆的福海,以及稻城亚丁的五色海、牛奶海等等,其实不叫海,而是内陆湖,甚至可以说是大小不一的水泡子。

  除了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我还有幸看过地中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等异国的海。

  对于这些异国他乡的海,我纯粹就是一个走马观花的看客,因为没有丝毫的主人翁意识,也就无法生发出过多的代入感,更谈不上产生情不自禁的亲近感。匆匆一瞥,看过算数,仅此而已。

  而看我国的四大海,就如同走向自家门前的池塘一样,尚未靠近,胸中便自然而然地涌现出喜不自禁的冲动感和亲近感。甚至有点像“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和普京登上“北方四岛”似的,内心迸发出宣示主权意味的自豪感。

  这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甚至渗透在血脉之中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或许我国的海域没有异国的海那样水蓝、沙净,风情万种,但毕竟是自己祖国的海,就像打小就在自家门前的池塘中捉鱼摸虾,嬉戏玩耍惯了似的,因而有着天然的,割舍不断,挥之不去的一往情深。

  其次,是跟谁看海。

  如同我信奉“喝什么酒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喝酒”的信条一样,看什么海其实也无所谓,关键是跟谁一起去看海。

  有几次,是公务出国考察或单位工会组织疗休养,跟同事一起去看海。这样的活动索然无味,毫无兴致和情趣可言,甚至可以说是对看海这一雅趣的亵渎,完完全全就是人生三重境界中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随大流而去,简简单单瞄上一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草草了事。

  看海,天选之人是密友。有几次,我就是在密友的陪同下去看海的,那简直是兴致盎然,心花怒放,浪漫无比,甜蜜无限。

  跟密友去看海,无论是旭日初升的壮丽景象,还是夕阳余晖洒满的温馨海面,都是一种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意境。

  尤其是夜色阑珊之时,在银色的月光下,吹着温柔的海风,听着浩荡涛声和椰林婆娑呻吟的合奏,看着海岸边的渔火点点,揽着密友曼妙的腰肢,徜徉在柔软沙滩上,当秀发拂过脸颊,阵阵香波沁人心脾,波涛汹涌的大海与涟漪荡漾的内心此起彼伏,竞相呼应,和谐共鸣。海的深邃,心的旷远,天地海与人融为一体。

  此情此景,如同德国作家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所描写的,维特躺在星光下的草丛上,挣脱了世俗的陈规陋习羁绊,心灵的自由和对性解放的强烈渴望油然而生,正应验了那句经典名言“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再次,是怎么看海。

  也许有人会说,看海看海,不就是用眼睛去观察大海嘛。此话虽然没错,但怎么看海,其中大有讲究。

  如果看海悟出了门道,那就相当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也就是说一个人开始思考大自然表象背后的内在含义。并继而返璞归真,进入人生的第三重境界: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即人生终于在接受了大自然的熏陶后,得以醍醐灌顶,大彻大悟,然后明白山水自然的可贵与美好。

  看海,看潮起潮落,浪奔浪涌,如同人生曲折,峰回路转。我所喜爱的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人生海海》即是这样的深刻寓意。人生各个不同的阶段,有惊涛拍岸,浪花翻卷,也有风平浪静,死水一潭。惟有泰然处之,勇敢面对,才是智者的抉择和强者的风范。

  看海,看海不扬波,静谧安详,仿佛体制内大多数人平庸乏味的工作和平淡无奇的生活状态,或者甘于平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早已习惯并默认了精神上的颓废和苟且,以至于对社会、对家庭以及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浑浑噩噩虚度年华。

  看海,看怒海潜沙,千帆竞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老人与海》故事中,那个令人敬佩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老渔夫,尽管已是风烛残年,但依然不惧命运的捉弄和摧残,与大海进行着持续而顽强的抗争,从而激发起拼搏的激情和使命的意识,自觉扛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旗,即使逆流而行,也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看海,看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会引发有情人海誓山盟,戮力同心,以海一般的宽广胸怀,相互包容,相濡以沫;以海一样的不竭深情,相互滋润,相互慰籍;以浪一样飞溅出的洁白花朵,争相绽放,慷慨点缀。最终,使神圣的爱情源远流长,并孕育出蓬勃生机;使生命之舟劈波斩浪,披荆斩棘,共渡彼岸。

  故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即使是乐水的智者,看海也是见仁见智,就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境界不同,格局迥异,得出的感悟也千差万别。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