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三年历程

2023-01-08 20:51:19 作者: 《破局》:中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主动、科学、有序制定防疫政策,并基于疫情发展和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政策,为疫苗药物研发赢得窗口期,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总台CGTN近日制作专题片《破局》,以国际视角回顾中国抗疫三年历程,呈现了中国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举措。

早晨7点刚过,西安的快递员马波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大约有20辆满载的推车会被推上斜坡。在配送中心,所有的包裹都要消毒。上午10点,马波带着几百个包裹,驶入这个车水马龙的城市。

马波是中国城市中成千上万名忙碌的快递小哥中的一员。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带来的是快递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的满血复活。1月8日,中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将其从检疫传染病管理中移除,对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入境中国不再需要进行隔离,只需在入境前48小时内申报核酸检测结果。这项政策的改变,在中国三年的抗疫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人向恢复正常生活更进了一步。

“乙类乙管” 我国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街道变得熙熙攘攘。在上海,消费者回到了商店。夜生活热闹喧嚣。人们兴奋地制定旅行计划。

游客:我们从河南过来的,从电视上看到这里活动很多就过来了,一看人很多,我们就感觉烟火气又回来了。

遏制疫情蔓延 跟踪健康状况 抗击新冠病毒

2020年3月31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由来自中国、美国和英国等20多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中国2020年初在武汉采取的封控措施,将新冠病毒传播至其他城市的时间平均推迟了约2.91天。研究称:“这一延迟为中国130多个城市应对新冠病毒提供了额外的准备时间。”研究还发现,暂停市内公共交通,关闭娱乐场所,限制公众聚集对疫情的整体遏制非常有必要。在中国,健康码和行程码很早便投入使用。每个公民可跟踪自身健康状况和与确诊病例的接触情况。通过大数据计算,更加准确地确定了疫情源头,可以采取更快速的行动阻断传播。行程码在服务期间处理了超过890亿次查询记录。一天中最高的查询记录接近4亿次。三年来,中国全面动员抗击新冠病毒。中国采取的封控措施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封控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如何与病毒作战并将其对公众的威胁降到最低才是终极目标。

应对疫情研发疫苗 中国助力全球抗疫

在2019年疫情暴发后,中国立即分享了该病毒的首个全基因组序列,并开始了疫苗研发。

2020年4月,中国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进入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

2020年12月31日,国药控股研发的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

截至2022年12月23日,中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4.6亿剂次。中国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 李光熙: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果,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当病毒刚被发现时,情况非常严重,这会使医院,尤其是重症监护室的床位被大量占用。病毒在世界各个角落蔓延,但我认为当时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常成功的措施,我们遏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实施了清零政策。这是我们病亡数较少的原因所在。

从“动态清零”到“新十条” 动态评估调整

“动态清零”政策是中国政策创新的一个实例。 三年来,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中国始终坚持积极评估现实,动态调整防疫政策。

这个时间线显示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的全部版本。一旦对于最新情况有了掌握,中国随即进行政策调整。

第五版于2020年2月21日出版。它首次列出了基于科学的流行病风险等级分类的细则。其目的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情况,采取精确的防控措施。

接下来的两年中,中国政府根据病毒的演变以及公众需要的变化,不断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保护人民生命的同时创造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这一直是中国做出各种努力的初衷。中国力求在公众安全和经济增长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同时为抗击病毒做更多的准备赢得宝贵时间。而病毒的毒性和致死率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降低。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