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2022年11月份以来,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但南枫仍想观望看看。像南枫一样延迟购房的并不在少数。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商品房住宅销售额仅10.4万亿,同比下降28.4%。这无疑推高了居民存款储蓄额。
天风证券指出,2022年住宅销售额,低于往年规模约5.6万亿左右,除去约占三分之一的个人按揭贷款,居民购房类支出减少带来的超额储蓄,是今年超额储蓄的主要构成。
除了房地产销售市场、理财资金回流存款外,预防性储蓄也成为中国居民今年储蓄增长的第三个原因。这从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90后储蓄也凶猛
存钱凶猛的,有不少年轻人。赵柔就发现,2022年,90后变得爱存钱了,其中,“20-25岁的年轻人,也比往年多出不少。”
后浪研究所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在全国2200名40岁以下的人中,90后这一职场主力军,每月有存钱习惯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1.7%。95后紧随其中,也达到了40.6%。在存钱比例高低上,90后依旧在所有年龄层中占据上风,有三成的人表示会存月收入的50%以上。
年轻人存款的增多,伴随着消费的收缩。这从“奶茶告别30元时代”的调整可以看出,更从“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中窥知一二。90后肖晓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开始,他更加精打细算了。
置换手机这一想法,肖晓本打算在双11完成,但直到双12那一天,肖晓才终于实现。价钱是否更优惠,是肖晓在乎的点。这一个月来,肖晓比对了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多个平台,才终于从淘宝网一官方店上,找到了一张500元的优惠券。尽管最终便宜了不少,但买到的手机,并不是肖晓最心仪的。
因为,各种比对之后,他发现两款手机相差了2000元。省下的这些钱,拿来当生活费不香吗?不过,用500元优惠券买下的手机,却因物流问题一直未发货。在等待的日子里,肖晓又发现,他买下的那款手机,在拼多多上便宜了800元。他一点都没有纠结,果断将淘宝上的手机退了,转而在拼多多上下单。
人们在换手机时更加精打细算,且换机周期预计增加到34个月,让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产生了大幅收缩。2022年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44亿部,同比下降23.2%。
赵柔也疑惑,“二十几岁的年纪,还挺有闯劲的,感觉能承担一定的风险,消费观念也会不一样,但现在,他们更多求稳,买东西也讲究性价比。”这背后,是“肖晓式”困境。至2022年12月底,肖晓在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上,累计亏了6000元。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下半年以来,肖晓所在公司迎来变动,他不仅收入下滑,还面临“毕业”的危险。多重因素夹击下,肖晓不仅停止买基金,将这部分钱转到了银行,衣食住行方面也是能省则省,“忽然发现生活不稳定了。”肖晓收缩的,还有文娱方面的消费。
喜欢旅游的肖晓,往年经常会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自疫情以来,尤其是2022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出行不便之下,肖晓没能来一次自由行。诸如此类消费场景的缺失,也是很多人的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人均衣着消费支出991元,下降1.1%;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790元,下降4.2%。
总体而言,正是由于工作的不确定性、收入预期的降低、疫情下消费场景的缺失等,令不少人对未来产生担忧,最终减少消费支出,形成预防性储蓄。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通过这些储蓄“开源”,比如增加房产投资和理财投资等等。
其实,不少年轻人还认为,“将钱拿去理财,时间成本太高,放在银行里也不用管它,挺好的。”97年出生的晓松告诉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