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也报复性存钱 专家急了

2023-01-12 07:39:13 作者: 90后也报复

一直以来,中国人以远超国际平均水平的储蓄率,获得“爱存钱”的名号。

 

 

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是为了熨平人生的波动,以应对失业、疾病等突发事件。“爱存钱”这种特质,在2022年尤为明显。

 

 

这从知名奶茶“告别30元时代”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出,也能从“10个年轻人有7个将性价比放在第一位”的观念中窥知一二。消费更加理性等现象背后,是2022年我国居民部门存款创新高的事实。

 

 

202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全年人民币存款额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大幅高于2021年9.9万亿的新增水平,刷新历史记录。

 

 

这就意味着,2022年一年,居民部门有逾7万亿的超额储蓄(在一个时期内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

 

 

面对数以万亿计的存款,中房集团原董事长孟晓苏近日称,如果中国老百姓能拿出三分之一的存款,恢复对房屋、装修和其他的购买,“中国经济不就能顺利恢复了吗?”

 

 

孟晓苏“劝百姓拿1/3存款买房”的观点引发了网友争议并登上了热搜。1月11日,孟晓苏对媒体解释称,自己的原意并不是逼低收入家庭购房,而是政策需要鼓励有支付能力的居民出钱购房,才能带动经济、就业与收入增长。

 

 

无论如何,如何让这17.84万亿的巨额存款动起来,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存钱的人比往年多

 

 

2022年12月31日,居住在湖北的思雅发现,随着街道人流的增多,家门口的银行热闹非凡,来办业务的人络绎不绝。最开始,人们尚且还按照机器叫号来办业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数的增多,心急的人们干脆不等叫号了,而是自发排起了长队。这些人当中,有不少是来银行存钱的。

 

 

在这个并非人人都使用移动支付的城市里,一些人拿着过去一年挣到的钱,存在安全而又稳定的银行里。这家银行原本每天下午4点多就因结账停止业务办理,但由于这段时间业务迎来大爆发,里面的工作人员通常加班到晚上8点。

 

 

其实,不仅仅是年底,2022年这一年,即便预期存款利率呈下降趋势,也抵挡不住人们存钱的热情。并且,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定期存款,备受人们青睐。在深圳某大型银行工作的赵柔,也向市界佐证了这一观点,“在定期存款的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中,选择三年期的尤其多。”

 

 

问题来了,这些储蓄,到底从哪里来?

 

 

80后思雅,是一名资深理财者。多年前,因看中比银行存款高的收益,她一直购买理财产品。直到三四年前,思雅接触到了方便购买的基金。自此,思雅开启了“投基”之路。在2022年之前,思雅购买的基金产品收益还不错,但进入2022年以后,A股行情跌宕起伏,基金赚钱效应大幅下降,思雅购买的基金也赔了不少钱,“亏了,就不想往里面放了。钱就存入了银行。”

 

 

基金收益的下滑,只是冰山一角。2022年以来,除了基金之外,银行理财产品也一度出现“破净”。这使得居民风险偏好下降,一些资金便重新流回存款。

 

 

房产的波动,也促使了存款的回流。

 

 

在天津工作的90后南枫,很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前些年,由于刚毕业没几年,她并没有攒到三成的首付。然而,等到南枫攒够首付时,已经是2021年了。这一年,限贷、限价等调控政策下,南枫犹豫了起来。她纠结的点是:尽管自己是妥妥的刚需,但房价的波动,此时买会不会成为接盘侠?

 

 

就在南枫观望时,2021年下半年来敲门了。从那时起,由于受三道红线等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房企因债务违约而爆雷,不少项目也延期交房甚至烂尾。此情此景下,南枫买房的决心更加动摇了。2022年,眼看着楼市依旧低迷、天津房价仍然不振,再加上理财产品收益明显下滑,南枫便将分散在各处的钱存入了银行。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