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当前火爆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乎用电、用地、用工等成本,高精尖的集成电路、互联网等行业看重生态环境,这是县域攀高机遇。”遂昌县经济商务局总工程师毛巧明认为,近年来山区县交通条件改善、同城效应显现,相信通过资源优势整合、县域承载力提升,会有更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创业创新企业、硬科技公司落地,开启崭新时代。
珠玉在前——遂昌瞄准数字经济赛道,谋划打造的“天工之城”,已吸引阿里云创新中心、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等入驻,仅2022年新引进数字经济企业70家;龙游通过多年培育,禾川科技、威仕喜等一批“小巨人”企业崛起,去年该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26县前列。
当然,对“新能源”“新材料”等名词频频出现在县域产业规划中,也有人担忧产能过剩、投资效率降低。就这一问题,省发规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颗粒度较粗情况下,大部分产业都是同质的,必须从更精准、更细分的角度去看,“像汽车产业链这么长,一个县若能专注一两个环节、建构一两个集群,就能成为链条上有机的、不可替代的部分,获得未来竞争优势。”
厚植优势,深融都市区
秦诗立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要把浙江经济发展加快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要求通过全面、系统、立体的数字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动力机理优化与能级升级,通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数字经济系统加快建成来提升浙江实体经济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国内大市场建设的深度参与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动创建来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空间和在价值链上攀登。
当前,考虑到和全国一样,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是浙江发展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县域经济活力和质量提升仍是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放到突出位置。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县域经济本就是全省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基石,浙江百强县数量曾长期居全国前列,也应看到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都市区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诸多县城和中心镇与杭州、宁波、温州、金义等核心都市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等方面,已日益加强密切合作,这些基础为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活力创造了条件。
但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活力,我们仍需加大思想解放,包括但不限于四个方面:融入都市区发展是县域经济活力提升的主要“桥”与“船”,全省各县市需积极主动在融入浙江四大都市区中更好分享和承接其产业、科技、人才、信息、数据等的外溢效应;四大都市区自身能级不断提高,其外溢效应的能量和半径正不断扩大,特别是杭州都市圈的建设发展已成为全国都市圈的示范标杆;全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和数字化改革、省域现代化建设和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等深入推进,县域经济深度融入都市区、加快借力借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正不断成熟;省域“123”小时经济圈的加快建构,特别是杭台、杭温、杭衢、金温等铁路的陆续建成或加快建设,可融入都市区1小时经济圈的县市正加快增多,县域经济活力提升的“硬核”支持不断增强。
县域发展升级,如何在融入都市区建设之时减少虹吸效应?我们需要意识到,融入过程本质上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级上推进优质资源要素的更合理、更科学配置。为此,各县市应积极克服短缺阵痛,主动找准新方位、加快发现比较优势、有效建构竞争优势、深入推进优势互补、形成高水平竞合新格局,方是应取之道、共赢之策。
(秦诗立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