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司马懿死前均留一计,为何现在有人叹服诸葛亮计高一筹

2020-08-06 16:39:44 作者: 诸葛亮、司马

三国时期的名人陵墓很多都没有找到,特别是诸葛亮在定军山的陵墓和司马懿的高原陵,至今都是未解之谜,没有确定陵墓的确切位置,应该谈不上谁比谁更高明吧。

三国时期,之所以流行薄葬,跟当时的军阀混战,盗墓成风有关。很多三国之前的陵墓,包括汉代帝陵在内的贵族墓葬,当时都被大量破坏。

曹操甚至成立过专门的组织“摸金校尉”,专门负责挖坟掘墓,取得墓葬中的财物,以充军资。因此曹操去世时,留下遗命,“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要求薄葬。民间还有传说,曹操为了保护自己的陵墓免遭盗扰,设置了“七十二疑冢”。

三国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同样留下遗言,“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同样要求薄葬。诸葛亮的陵墓在当时应该也不是谜团,只是年代久远,加上没有坟丘,给后世的寻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罢了。

由于诸葛亮的墓葬至今也未找到,由此后世就有了“绳断埋棺”的故事。据传,诸葛亮让人抬棺在定军山中缓缓而行,绳断的地方就是埋葬棺椁的地方。抬棺的人因为偷懒,到了一个地方,走不动了,就把诸葛亮的棺椁就地给埋葬了。而安葬诸葛亮的人,在返回后,又被刘禅猜忌偷懒,并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使命,这些人全部被刘禅处死了。刘禅杀完人之后,才想起来忘了问埋葬的具体地址,从此,诸葛亮的埋葬地成了未解之谜。

司马懿所谓死前留下的一计,一直无人能解,同样是司马懿遵循三国时期薄葬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陵墓“不坟不树”、“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的要求。而两晋历代皇帝,由此定下了“不坟”、“不树”、“不谒”葬制,并遵照执行。

司马懿的陵墓位置,《晋书·宣帝本纪》记载葬于河阴(河的南岸);司马懿遗言要求“于首阳山为土藏”,也被遵照执行。从魏晋以来的人,都知道司马懿的陵墓在首阳山,在当时,司马懿的墓葬在哪里,根本不是谜。

为什么到了现代,司马懿陵墓却成谜了呢?这是因为西晋被灭后,后赵(汉赵)皇帝刘曜为了毁掉晋朝的龙脉,多次对洛阳邙山的晋帝陵进行大肆破坏。而目前所发现的两晋帝陵,都被盗墓贼光顾过。陵墓中遗留的物品,已经不足以确认墓主人具体是谁。

诸葛亮、司马懿对自己墓葬的遗言,对比一下,还真显不出谁比谁更高明,都是遵循了薄葬之风罢了。说到这里,如果要论高明,还是我们现代的海葬、河葬、树木葬来的好,如有必要,人只需留名青史即可,而留下躯壳,千百年后被后人挖出,终究不是什么荣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