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排行榜看城市竞争

2023-02-23 09:22:37 作者: GDP排行榜

   这个月初,2022年度全国城市GDP排行榜出炉。这是中国最新一期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英雄榜。

  “北方还是只有1个十强城市“,“重庆反超广州、武汉反超杭州”……每年GDP排行等榜单发布,不同的人群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普通人看榜,容易产生代入感,因为每个城市就好比一支球队,看看自己家乡的城市排名如何,排名靠前的拍手叫好,排名靠后的怒其不争。专家看榜,则更多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那么在2022年这份沉甸甸的全国各城市GDP榜单中,我们能读出些什么?

  一

  2022年度中国各大城市GDP榜单前十强中,北方城市依然只有北京。

  “泽平宏观”创始人、经济学家任泽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分析:2010-2021年北方经济占全国总量从42.8%降至35.2%,南北经济总量差距从14.4个百分点增至29.6个百分点,南北人均GDP差距从0.97扩大为1.25。

  1978年,全国各大城市GDP20强中,北方城市11个,南方城市9个;10强中,北方6个,南方4个。44年后的2022年,10强中,北方城市是北京1个,20强中,北方城市有5个。

  谈论北方经济,有一座直辖市不可回避,那就是“北方第二重镇”,“天子之津”,天津。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天津高居第三,前两名分别为上海和北京。一直到2017年,天津还名列全国第六。短短五六年时间,天津却滑出了十名开外。天津经济,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天津当前正处在一个结构转换期,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在GDP中的占比较高,很多是上游基础性产业,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这类产业本身也很难有很大的增幅。”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刘维林告诉“潮声”记者,在京津冀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的背景下,天津推进绿色转型的力度很大,7家钢铁企业整体退出了3家,保留的4家也大幅压缩产能,产能整体削减了大约1/3,约有2万多家的散乱污企业被关停,天津港5000万吨的公路汽运煤直接叫停,这些都会直接对经济总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上海一样,作为港口租界城市,天津的金融业曾经也很发达,然而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天津的发展。“京津冀协同给天津的定位是一基地三区,也就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而没有采用早年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表述,中央已经给天津指明了方向。”

  善弈者,谋势。腾笼换鸟、机器换人,天津的转型,其实就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转型意味着改革,改革意味着阵痛,阵痛意味着GDP的暂时下滑,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创新、绿色、效率、质量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暂时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

  这几年以来,天津先进制造研发领域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产业链加快成长,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得到优化升级。在北方航运核心区方面,天津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在金融创新区和天津自贸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新发展格局中,天津的优势和空间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东部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东北亚三大都市圈中的超级大城市,天津坐拥现代化大港,是东北亚六国都市走廊的海陆联运枢纽、是向西向南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拥有面向东北亚对内守护京畿、辐射东北绝然天成的地理优势条件,有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进入实质见效期难得的京津双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有几乎覆盖制造业全门类、正在朝向“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快速转型的大制造基础,天津无疑是新发展格局中的“潜力股”,也必将成为未来新一轮发展格局中的吸聚国内外优质投资的要地。长跑不在一开始争速度,规范、格局和耐力才是关键。

  二

  “投资不过山海关”是带有地域歧视和偏见的,然而东三省的经济一度失速是不争的事实。

  1978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前20强中,“东北六虎”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分列5、7、9、13、14、19名。44年后,20强中再无“东北虎”,排名最靠前的大连为第29位。相关数据显示,1978年整个东北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3.98%,而这一数据在2022年是4.81%。到底发生了什么?

  制度是根本,结构是关键。“最根本就是两点原因,一是产业结构转型落后,二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构缓慢,特别是市场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告诉“潮声”记者,首当其冲的是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发展阵痛。众所周知,基于历史原因,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变传统的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为科技引领性的新发展模式,是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的,GDP下滑就是直接结果。

  天气寒冷,大雁南飞。如同大雁一般,有的东北人南迁,就是想去相对温暖的南方谋求发展。2010年至2020年,整个东北“走”了1099万人,甚至有人开玩笑把海南称作“东四省”。为什么这些年,他们要出外打拼?

  营商环境不理想、计划经济的理念较深或许是重要原因,而这背后更多的是理念和思维方式问题。“个别政府官员把东北振兴,简简单单看成了产业振兴问题,认为招商引资,拉企业、做产值,通过行政手段、布置任务的方式就能振兴,恰恰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民营经济的作用。”李凯表示。

  过分地倚重国有企业,使得不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的首创精神没能得到充分发挥,人就难留住了。人才不足导致科技创新不够、经济活力不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