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行业的这三笔账,要怎么算?

2023-02-23 09:24:22 作者: 托育行业的这

  得益于政府支持,“鹤培”开在张露露家隔壁的家庭托育点,140平方米的房子年租金仅3万元,因而能把收费标准定在每月2200元。当地托育市场均价3200元,一些高端私立机构收费更是在5000元以上。

  除了房租、装修等投入,人力开销也大。“托育机构对师资要求很高,不仅要持证上岗,还要经验丰富,要细心有耐心。”温州市瓯海区最早一批试点社区合办的民办托育园——南白象社区托育园负责人金斌芬说,目前高校培养此类专业对口人才较少,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花更多的时间精力,才能招到合适的员工。

  记者走访瓯海区几家较大型托育机构了解到,托育园每月人力开支占比最高,约为8万元至10万元。一家托育园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学期共招收60多名幼儿,每班安排3名保育员,还有厨师、保洁、行政等,一旦招生情况不佳,很可能就入不敷出。

  不仅如此,托育费推高,还源于预期不稳。仍以长兴数据为例,有0至3岁婴幼儿照护需求的家庭,95%以上选择家庭养育,选择托育机构人群集中为两类:一是实在没人带娃,二是幼儿园入园前的半年。因此,整个托育行业有“半年景气、半年不振”现象。叠加生育率下降、行业内卷等多重因素,机构“尽快盈利”的焦虑感强烈。

  在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中,浙江明确相关政策,包括托育机构社保补贴、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减轻办园、托育负担。

  一年来,全省各地针对性推出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鼓励市场主体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比如湖州,市级对托育示范机构每家奖补10万元。吴兴区对普惠托育机构按每个新增托位给予最高1万元补助、按实际入托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补助。南浔区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每托位每学期1000元补助,对符合条件的家庭3周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给予每人每月400元补助。长兴、安吉、德清三县,均对托育机构托班设置给予补助,最高达35万元。

  截至目前,湖州市有托位12326个,全日托平均收费每生每月174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好的政策,既要减轻机构起步时压力,又要加大对后续运营的支持。”湖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钱建莉说,眼下,托育机构生源趋于稳定,随着拥有新生活观念、养育理念的90后、00后成为生育主力,新的需求也会涌现。“托位基本能满足需求,面临的是怎样提高入托率问题,让每个孩子托得起、托得好。”

  服务账: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怎样揉成“共同体”

  晨检、读绘本、认数字、唱童谣、吃午饭……小唐蕴在托育园的一天,充实而快乐。短短半年多,2岁的她不仅能自主就餐,还交了不少朋友,适应了群体生活。“她还会自己剥虾、倒厨余垃圾了!”对女儿的变化,张露露很是惊喜。

  “0至3岁孩子成长很关键,很多习惯都在这一阶段养成。”林晓梅说,入托幼儿都会佩戴智能手环,抓取身高、体重、运动等数据,形成每日生活报告推送给家长。保育员和育婴师也会记录活动参与情况、个性特征,分析幼儿兴趣爱好,提供针对性托育方案。

  当前,全省各地托育机构陆续出现。像温州,2020年左右,0至3岁托育服务还不多,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托位数3.6万余个。让这些托位真正“转起来”“活下去”,必须有高品质服务、高水平照护支撑。

  “这段时间电话咨询、实地考察人数达到高峰,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师资、人数配比、一日生活流程。”自2月2日开班以来,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湖东院区童喜托育园园长王利亚每天接待十几位家长,早期疾病预防等特色课程获得不少青睐。

  “我们欣喜地看到,托育行业正跳出传统‘托班’或‘早教班’模式,进入新的发展轨道。事实上,只有服务好了,才能激励家长意愿,激发机构活力,为未来人口高素质发展提供支持。”温州市托育研究院院长余建敏告诉记者,近年来浙江在婴幼儿托育服务标准方面进行了规范,但不同主体提供的托育服务质量仍有差别,人员配备、卫生保健等细则尚需完善。为此,2022年6月温州专门成立市级研究院,推动托育标准设计、行业规范、创业指导、评价考核、课程研究、专业人员培训等。

  作为首个落地项目,温州市人民医院与19家托幼机构建立“医育联盟”合作体。截至目前,已派出14名儿保医生到合作机构开展健康保健指导、婴幼儿生长发育咨询、家长课堂等。

  与此同时,针对托育人才缺乏这一难题,各地也在想方设法动员力量、补齐短板。比如,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等6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调整为保育专业,开展保育员或者育婴师专业培训,对新取得保育员、育婴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发放1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技能提升补贴;路桥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从业人员实训基地,并将区内5家一级幼儿园作为托幼、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实习基地,目前已有600余名保育人员参加培训,新增198名获得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当然,从数据看,家庭养育仍是当前主流,形成机构照护0至3岁婴幼儿的社会氛围,尚需一段时间。前些年因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管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不良社会现象和舆论,仍让不少家长觉得“不安心、不放心”。

  对此,相关专家、从业人员认为,社区、医院、学校、托育机构等要揉成“共同体”,加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卫健、公安、检察等部门也要联动起来,建立常态化监管体系。一些托育机构负责人建议,可像幼儿园评级一样,对托育机构开展等级评估,形成“对标”,鼓励大家“往好里做”,让幼有所育不负所“托”。

  【新闻+】

  做好普惠托育大文章

  姚引妹

  围绕“浙有善育”改革目标,浙江出台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国较早出台《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实施托育机构设置标准、管理办法和托育机构照护指南等配套制度;之后又制定了家庭和社区婴幼儿照护指南、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基本形成了“1+5”托育服务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