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杀时,嘱咐子孙:赶快分散逃跑,家族由此兴盛六百余年

2020-07-28 09:58:48 作者: 大臣被杀时,

公元805年的春天,对于大唐帝国来说,一场意在中兴的“永贞革新”运动,却在轰轰烈烈开展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戛然而止。

在宦官势力的主导下,唐顺宗李诵被迫禅位给太子李纯,他所倾力支持的永贞革新运动,随着唐顺宗的退位,一切都烟消云散。

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那些积极主张变法改革的大臣们,自然也受到了严厉的惩处。领头人王伾、王叔文先后被诬陷致死,而另一位重要参与者,大名鼎鼎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被贬官流放。

在离京之前,柳宗元深怕自己也会落个和王伾、王叔文等人一样的下场,严重者也许会满门抄斩。为此担心不已的他,于是在一天深夜招来子孙、族人嘱咐说:你们赶快分散逃走,隐姓埋名,以保我们柳氏一族的血脉。

在柳宗元作出安排之后不久,偌大的柳氏一族,很快分散躲避,曾经声名显赫的“河东柳氏”,在现实面前,也不得不为了自保活命而各奔东西。

谈到“河东柳氏”,他的始祖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柳下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位“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而展姓和柳姓,便来自于柳下惠。

柳下惠原是鲁国柳下邑(今山东济宁)一带的人,后几经辗转,后人从秦朝末年开始迁居到山西运城附近生活,因地处黄河以东,因此世称“河东柳氏”。河东柳氏从西晋开始,家族成员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世代相沿,家族兴盛,到了隋唐时期,早已是名闻天下的大家族了。

而到了柳宗元这里,为了避免被“灭族”的风险,柳宗元早早地作出安排,对于当年的这一决定。在《河东柳氏族谱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

“皇恩食邑中条道中,五谷为生,耒读为本,忠恕廉洁,忧国忧民,弃府始徙,盛名勿扬,成名勿宣门庭,得志勿忘饥民。”

柳宗元所不知道的是,当年自己的一个决定,让他的一支后裔显赫在明清时代,成为当地又一望族。

其中一支柳宗元的后人,悄然迁居到了别处,后又开枝散叶,在明代永乐年间,有一个名叫柳琛的柳宗元后人,举家迁徙到了山西太行山深处的西文兴村居住,从柳琛开始,柳氏在这里再次大放异彩,世代都有科举及第的族人,其中还有高中状元的子孙。

也许一个家族的兴盛,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并不稀奇。不过西文兴村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从迁居此地开始,一面营造了气势恢宏的祖宅,一面定下了“耕读为本,族产勿分,合族聚居,勿宣门庭”的祖训。并以“柳氏从西而来,子孙文兴为业”为目标,将这里他们新的迁居地称之为“文兴村”。

正由于后世子孙对祖训的遵从,因此无论是家族发展的再大,生意做得再兴盛,他们始终坚持一大家族居住在一起的传统,先后历时长达十三代之久,延续六百年之久,在文兴柳氏最为兴盛之时,族谱曾记载说:

“家田千顷,路有万里,京归吾府,勿宿异姓。”

可以说,在明清时代,柳氏一族便是整个村子的概括,整个文兴村也仅有柳氏一族居住。这份凝聚力,恐怕也是当年柳宗元自己也想不到的地方吧!

参考文献:

【《河东柳氏族谱序》、《资治通鉴》、《新唐书·王叔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