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酒生活,窥见宋朝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20-08-31 11:19:21 作者: 从婉约派词人

引子

“婉约”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籍《国语·吴语》:“故婉约其辞”,与“烦滥”相对应。“婉约”主要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意,离恨别情,伤春悲秋等,形式含蓄蕴藉,声调和谐富含韵律。在婉约派词人中,尤数女词人李清照最为惊世骇俗。在封建统治时期,对女子的思想禁锢颇为严重,而李清照却在这样的环境中,将自己的人生活的如此畅意。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无不称奇。她是中国女性文学群星中最耀眼的存在,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女性不该作为附庸,不应该遵守哪些戕害人的传统,要大胆的走出桎梏,成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的领头羊。她作为婉约派的女词人代表,享有“千古第一才女”的荣誉称号。

李清照画像

在李清照的一生中,最离不开的两样东西便是诗与酒,诗酒陪伴她一生,与朋友欢聚时饮酒、独自感伤时借酒消愁、失意彷徨时也需要以酒解闷。在她的诗句处处透露着饮酒的影子,为此,她还在自己的词《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中说:“酒意诗情谁与共”。她便如同诗人李白一般,过着肆意的诗酒人生。

在她诗酒人生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在封建统治的森严体系中,作为女子的李清照竟如同文人士子一般,拉帮结队的饮酒游玩。由此可见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种尤其特殊的存在,也正是这样,可从她身上窥见宋朝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李清照出生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进世出身,官拜礼部员外郎。母亲乃是丞相之女,略通诗文。如此优良的身世背景,造就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率真善良、自由大方。这便是她早期意识的觉醒。优良的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浸染之下,李清照完全不认同封建思想的陈规俗套,认为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是优良传统,不认可笑不露齿,女子是家庭的附庸等封建思想。

陆游在《避暑漫抄》记载:“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彼时文人地位空前高涨。李清照便突破封建桎梏,时常携女性友人们相聚游玩。在她的诗作《如梦令》中描述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由此看来,她与友人游玩时喝得是酩酊大醉,连自己回家的路都忘记。不仅如此,在喝醉酒后,连风雨交加声都难以惊醒她,这便就如就她的诗所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可见她们是如何像男子一样开怀饮酒,肆意人生。时至今日,她们的这种行为都是令人咂舌的,可见当时女性意识已觉醒,在人们眼中她们的做法也确实是超前与另类。

李清照画像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封建统治下的婚姻价值观,使得无数女子深受其害。这种婚姻看起来更像是交易,而女子则是交易的媒介,如此泯灭人性的做法,却在宋代时期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女性中被打破。当时的她们已经的恋爱意识也已经觉醒,不再接受婚姻安排,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才女李清照便是其中最具代表的,她在《浣溪沙》中有言:“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与自己心上人偷偷约定下次见面,可见意识的确超前。在嫁为人妻时,诗中也尽是缠绵爱意,“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李清照画像

李清照的确是古代的奇女子代表,古代人们最看重的便是名节,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当时,丈夫死后改嫁是为人不齿的,离婚更是要受牢狱之苦。但是这些在李清照身上都发生过,在丈夫赵明诚去世后,她便嫁给张汝舟。但在得知张汝舟用意不良之后,便是冒着牢狱之灾也要与其离婚。女词人这种敢爱敢恨的真性情,在现在看来就是恋爱意识的觉醒,她也是有着令人钦佩的胆识。话说“毛之不存,皮将焉附”, 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就是这种战乱纷飞的环境中。国破家亡的处境中,女子们的爱国情怀与忧民意识得以觉醒。在国家割地赔款,只求一方平安之时,李清照表达了自己深深的讽刺,以及渴望兴复宋室的诉求。便在《题八咏楼》写道:“江山留与后人愁”,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之情。对统治者偏于一禺,苟且偷生时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自统治者的做法。就这份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无数人震惊,这岂是区区女子可容纳的家国天下。

结语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有得意也有惆怅。她的满腔情怀都寄给了诗与酒。她的一生映照的是宋朝时期女子意识的觉醒,给那个时代带来一股不小的冲击力。

参考资料:

《题八咏楼》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