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频繁挑起战争的日本帝国,到底是为了转移什么矛盾?

2020-09-02 00:00:11 作者: 近代频繁挑起

战争,通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转嫁国内矛盾的极端通用手法。当一个国家采取这一手段时,也意味着国内矛盾已经被激化至不可调节的地步。通常在分析日本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时,常常会提到"为了转移国内矛盾",那么日本统治阶级所要转移的矛盾到底是什么?

挑起对外侵略战争的昭和天皇日本统治阶级与国民之间的矛盾

自明治天皇展开维新运动之后,日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就变得愈来愈密切。当日本的国门打开之后,利于天皇维持专制统治的相关制度便涌入了进来,且被天皇所利用。比如天皇将西方"宪法至上"的观念吸取之后,又灌输给日本国民;同时又向国民灌输"天皇大于宪法"的思想,于是便形成了披着民主制度外衣的专制制度。

重新确立天皇专制统治的明治天皇

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也传入了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国内形成了主张终结天皇制的派系。这一部分群体认为明治维新保留天皇制本就是改革不彻底的体现,强烈要求按照西方政治制度重建日本的政治和权力结构。

自镰仓幕府成立以来,日本天皇已经很久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通过倒幕运动,天皇才艰难地将权力回收中央,自然是肯将已经到手的权力再分散出去的。这也就意味着,近代日本无法与天皇制一刀两断。

《荀子·哀公》中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统治阶级和日本国民之间的矛盾被激化到顶点时,纵使天皇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在革命的浪潮中交出全部的权力。因此为了避免国内爆发民主革命,故而选择对外发动战争。也就是说,近代日本转移所谓的"国内矛盾",其实正是统治阶级和国民之间的矛盾。

日本帝国军队

日本帝国军队

日本帝国军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日本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之后,就一直想要将日本"西方化",即改造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早在明治维新全面开展时期,明治政府就出台了许多支持民族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给后者创造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久而久之,日本的资产阶级开始崛起,新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随着日本工业化的逐渐完成和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的无产阶级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再加上日本的资本主义化越来越严重,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也在同步降低。无产阶级的人们没有固定的生产资料,只能通过出卖劳动力来满足最低生活水平;而资产阶级却不顾无产阶级的死活,只想着如何敛财,二者之间的矛盾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刘天纯教授在《日本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一文中曾经提到:由于受日本资本主义特征的制约,无产阶级刚一出世,就受到日本半封建和资本主义的双重榨取,日本人民大众并未从贫困的生活中摆脱出来。这种独特的天皇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和剥削,比起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来,更为疯狂和残酷···

随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加深,日本社会的稳定性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由于日本统治阶级有意让资产阶级取代先前占据统治地位的武士阶级,因此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缓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为了避免无产阶级率先发起革命,进而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产生影响,因此日本统治阶级才会抢先一步发起对外侵略战争,以此来达成延长国祚的目的。

中日甲午战争示意图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军部和天皇及内阁之间的矛盾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日本军部、天皇和内阁三者之间的权力结构的组成形式:明治维新过后,明治天皇确立了天皇直接任命内阁总理大臣的权力,即内阁的组成基本上皆为"亲皇派"成员。

根据《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为名义上帝国陆军的最高统帅,且直接统领帝国军队。内阁和帝国军队都是只对天皇一人负责,二者之间的级别应当是对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军部开始尝试着控制内阁,原因在于当时的内阁是允许高级军官入阁的。当内阁被控制之后,军部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国家,这就又等同于回到了幕府时代。

帝国时代的日本的最高法典:《日本帝国宪法》

但是问题在于,当日本军部走上了极端道路之后,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够对其加以制衡。当天皇失去了对军部的控制之时,则毫无补救办法,这也是为何日本关东军在外肆意妄为,而天皇对此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

当然,这并不是说侵略战争完全是日本军部一厢情愿。如果没有天皇的授意,帝国军队也无法离开日本本土。但在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之后,确实出现了意在脱离天皇意志的操控的征兆。也就是说,军部与内阁和天皇之间的矛盾,也是促使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矛盾之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