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年前因有它,泰山南千年古镇是“网红打卡地”,现景色迷人

2020-09-02 03:08:03 作者: 260年前因

泰山,被誉为“中华第一名山”,是历代帝王登山封禅、祭祀的圣地,为古今圣贤名士、文人墨客抒发情怀之所,亦是大众庶民祈福、许愿的地方。泰山所在地泰安城顺理成章成为自古以来的旅游之城,周边区域也因泰山的存在而衍生出众多的名胜古迹。

泰山日观峰石刻“海日奇观”

在泰山南距离红门登山口30公里处,有一千年古镇-大汶口,公元前9世纪在此就有筑桥记载,其名最早始于明朝,因此地处柴汶河与大汶河的交叉渡口,故名“大汶口”,现隶属于泰安市岱岳区行政管辖。历史上大汶口境内名胜古迹、景观众多,著名的有大汶口文化遗址,文姜城,“明石桥”,帝王封禅之地云亭山,泰安古八景之“汶河古渡”,康熙皇帝南巡行宫皇营,古建筑山西会馆等等,交通便利,致使商业氛围浓郁,是古代商贾云集之地。

“明石桥”

其中古建筑山西会馆是折射大汶口镇商业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该会馆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最初只建关帝庙,清雍正三年重修。乾隆二十四年又紧邻关帝庙南建戏楼,筑墙修门,将关帝庙与戏楼融为一体。因修庙建戏楼均由山西人出资,建成后主要用来接待过往山西官员、商贾及聚会山西同乡,故命名为“山西会馆”。山西钱庄、票号的名头让全国各地商人纷纷慕名而来,取经票号经营,学习商道精髓,成为当时全国知名的“商贾网红打卡地”,也带动了大汶口商业更加繁荣。

“山西会馆”外墙

山西会馆坐落于大汶口镇南门街、明石桥门洞北约十多米处的路西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门头紧邻繁华街道,是行人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黄金地段。会馆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正门东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戏楼,座南朝北,占地1500平方,北院是关帝庙,座北向南,与戏楼遥相呼应,面积约800平方。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布局,古色古香,别致典雅。

“山西会馆”正门

沿南门街平坦的石板路面走近山西会馆,但见宽阔的大门硬脊歇山顶,灰瓦覆盖,飞檐翘角,墙体为青砖筑砌。门前过道两侧矗立一对石狮,匍匐在圆形基座上,仰首怒吼,气势威猛,惟妙惟肖。跨过大门,院内砂石铺地,广阔平坦,能容千人。在门南侧有一戏楼,戏台离地面1.6米左右,戏台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3米,戏台后方为演员换衣处,顶棚结构与大门相同。据载该处为山西商人与客户共同看戏、联络感情之所。戏演完了,合作意向也就达成了,皆大欢喜。

戏楼

与戏楼相对的北侧有一院落,院墙一人多高。中间一大门,是进入北院的必经之所,门前两侧各植一槐树,苍翠葱郁。门为青砖筑砌,宽1.5米左右,高约3米,灰瓦覆顶,飞檐挑角,檐下雕梁画栋,甚是精致,里面就是关帝庙。穿过大门,进入院中,左侧在院东南角四角亭下悬挂一口古钟,右侧在院西南角四角亭中央木架上置一巨鼓,每日早晨敲钟,晚上击鼓,合“晨钟暮鼓”之意。

“关帝庙”大门

院中间放置一巨型铁质香炉,香炉下面刻有“关帝庙”3个大字。院东侧是一厢房,匾额上书“沐舆”二字,据说是商人洗澡的地方。西侧也是一厢房,是更衣之所。院北首为一穿堂,典型的清朝建筑风格,檐下雕梁画栋,彩绘浮雕,檐下一匾额,上书“议事厅”3个鎏金大字,是山西商人用来办公之所。穿堂后就是“关帝庙”,殿内供奉武财神关公,两旁侍立关平、周仓。

议事厅

紧挨“关帝庙”东侧是财神庙,供奉财神爷,紧邻财神庙前东侧为碧霞元君庙,供祀泰山老奶奶、眼光奶奶、送生娘娘。在关帝庙西侧为火神庙,供祀火神祝融。诸庙皆青烟缭绕,香火旺盛,整个院落幽静典雅,弥漫着阵阵清香。

关帝庙

泰山南千年古镇大汶口,260年前商贾云集,汇聚山西会馆,给大汶口带来盛世繁华。往事如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现如今这儿已是著名景点,环境优雅,景色迷人,吸引的各地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旅游。

“山西会馆”门前石板古道

你到过大汶口山西会馆吗?你对这儿的景观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