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令赵云引兵据守。曹丕见东吴与蜀汉两军交战,欲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见东吴已战胜蜀汉,不听贾诩与刘晔之言,令三路大军伐东吴,被东吴将领孙恒、陆逊、诸葛瑾所败,从此魏吴两国不和。
曹魏为何伐吴兵败?陆逊通晓韬略,知曹军会偷袭东吴。陆逊不仅是军事天才,还对政治形势判断非常准确,三国纷争,只要两家相斗,另一方必趁机攻袭某一家。陆逊追袭刘备的残兵时,被孔明的八阵图所阻,误入其中,一时出不来,被孔明的岳父所救,陆逊一时破不了此阵法,陆逊不再追袭刘备残兵,左右问他为何不追袭?陆逊言,料定曹魏必趁我追袭刘备,偷袭江东。吴将朱恒勇猛然善战。吴将朱桓,年少有为,极有胆略。闻曹仁引大军攻羡溪,将大部分兵力派遣出去镇守羡溪。中有五千骑兵守濡须城。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力攻濡须城。朱恒摆空城,引诱曹军攻城,朱恒关路偷袭,斩杀常雕,当曹仁大军到来时,朱恒与漾溪守军,前后夹击曹军,曹军大败而回。陆逊早作出战略准备,伏击曹军。曹真、夏侯尚兵围南郡,陆逊在曹军到来之前,早作好战略准备,令诸葛瑾伏兵在外,当曹军围城欲攻城时,内外夹击,曹军大败。
刘备病危,请诸葛亮、李严等重臣,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见刘备。刘备临终托孤孔明,让孔明根据刘禅是否有德行当皇帝,如有德才可辅佐就辅佐,如无德行,让孔明自立为成都之主。孔明汗流浃背,对刘备言,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刘备驾崩,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刘备为何对孔明言,如果刘禅能辅佐则辅佐,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收买孔明的忠心。刘备当领导日久,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在御人用人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刘备以忠厚仁义起家,但是在关系到自身的家族利益时,他也会有一些手段为家族争取利益。刘备知道蜀国不能没有孔明,蜀国没有孔明离亡国不远,孔明为蜀国立下巨大功勋。刘备知道自己要死,他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感动孔明继续为他儿子效力。
令孔明惶恐,不以才功欺主。刘备临终让孔明查看刘禅的德行,如德行不够,叫孔明自立为皇,这令孔明非常惶恐,刘备此举有敲打孔明不要才智功勋欺主的意思。
如果刘氏子弟无能为皇,刘备真心选孔明为皇。这也是一种可能,刘备与老一辈的文臣武将艰辛创业,打下蜀国基业。如果刘备知道自己的后代无能力当皇帝,刘备不忍自己艰辛创下的基业,付诸东流。刘备会仿效陶谦、刘表选贤明的有智有德之士续位,孔明才德兼备,是最好的人选。
刘备驾崩后,司马懿建议曹丕,用五路大军攻伐蜀汉。孔明一生的死对头,司马懿开始与孔明斗智。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刘禅一听大惊,来向孔明问策。孔明派马超守西平关,魏延对阵孟获,李严书信劝服孟达称病,赵云对曹真,派使者邓芝前往江东联吴抗曹。
司马懿的对蜀军事谋策被孔明轻易瓦解,司马懿的计策虽然失败,但在曹丕心中,越来越肯定其才能,司马懿在朝堂上话语权越来越重。
曹丕听到蜀吴通好,决意先发制人,御驾亲征,孙权任命徐盛为安东将军,引军拒敌。徐盛摆假兵,挫曹军锐气,用火攻大败曹军。魏军大败而回,张辽伤重而逝。
曹丕为何兵败东吴?曹丕不通军事谋略,年轻时少打仗。曹操征战一生,艰辛打下魏国基业,曹丕称帝。曹丕年青较少随父出征,少打仗,战争经验少,又不通晓军事谋略。深懂军事谋略的司马懿被曹丕当文官使用,还没领军作战。曹丕身边无军事谋略的人才。曹操以前的谋士大都逝世,曹丕身这无出色的军事谋略人才。徐盛勇武有谋略。徐盛戎马一生,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战斗经验丰富。徐盛作战勇猛,通晓谋略。知道曹军兵力强盛,天降大雾,徐盛令将军束缚芦苇为假人,尽穿青衣,假扮吴兵,持枪刀站满城墙,魏主与众将士看到,无不胆寒,大挫敌军锐气。徐盛见魏军急退,用火攻大败魏军水军。孙韶悍不畏死,直闯敌阵。吴将孙韶悍不畏死,不顾将令,直接引三千兵马直冲曹营,逼得魏主逃跑。蜀军大将赵云率军攻长安,迫使魏主退军。赵云引大军出平阳关,直取长安。魏主不想都城出事,急退军,回守都城。
三国因政治形势、利益分分合合,蜀吴在孔明的牵线下,又联合起来共抗曹魏。曹丕此次伐吴失败,是蜀吴联合抗敌的结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