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世纪,王安石的现代文官制度构想

2020-09-03 05:08:23 作者: 11世纪,王

11世纪的王安石即认识到了培养干部的重要性,他在嘉佑三年向仁宗上书中言道:朝廷的诏令虽然常常都是好的,但经过不称职州县官员的推行,往往会改变朝廷诏令的愿意,把施恩于百姓,变成了鱼肉于百姓,所以朝廷要注意培养干部。

王安石这句话,用白话说就是: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称职的干部呢?王安石提出了四之战略:教之、养之、取之、任之。

所谓教之:即除了孔孟之道外,更要开设专门的干部学院,让文人士大夫学习行政、理财、刑狱等实用的执政学问。

所谓养之:即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官吏的薪资要位于社会收入的中等,让其养廉耻而远贪贿,更现代的说法叫中薪养廉;同时,用孔孟的勤俭节约价值观去约束官吏不要奢侈浪费和攀比。当然,如果官吏触犯了底线,一定要严刑峻法去震慑宵小起贪贿之心。

所谓取之:即确立明确的官吏选拔制度,而不是被门生故吏、乡党亲贵的关系网所左右,察其才能要审其政绩,察其道德要审其言行,德才并重。

所谓任之:即确立明确的官吏任用、升迁和业绩考核制度,首重技术官僚和专业官员的培养和任用,知农者为司农业寺主官、知工者为工部主官、知财者为户部主官;次重官吏升迁罢黜与业绩考核制度,以三年为期,罢黜庸官、渎职官,升迁明官、清官。

可以说,11世纪的王安石,已经思考出了一套成熟的现代文官制度,只是可惜不能被北宋当时的孔孟士大夫所容忍,让他们学习行政、理财、刑狱等经世致用的学问,等于要了他们的命;更为糟糕的是:如果理财、刑名等学问如果成为显学,也是对儒学地位的巨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