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护佑,蝴蝶结捆扎,太山龙泉寺“四神棺”有何玄机?

2020-09-04 23:40:00 作者: 四神护佑,蝴

2008年5月,太山龙泉寺唐代塔基地宫遗址出土了一件石函,其为砂石雕凿,内套有木椁、铜椁、银椁、金棺,共计五层棺椁,除了木椁损坏以外,其他均品相完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四神棺”的具体情况

此次出土的四神,由于木椁已毁,就不提了。银椁长15厘米、高10厘米,椁身前挡正中设门,由火焰纹门额、联珠纹门框和饰有门钉及铺首的门扇组成。

门两侧站立供养人,门上方雕刻朱雀踏门图案。朱雀低首曲颈,双翅展开高举,长长的雀尾弯曲向上,前后跂分踏于门楣之上,高贵优雅。后挡正中装饰佛足一对,佛足上方饰有玄武。龟前肢向前跃起,怒目伸颈,转头与缠绕于龟尾的蛇对视,蛇张口吐舌,形象凶猛。椁身左侧雕有仙人骑青龙图案。青龙龙目圆睁,口含蔓草,高抬右前爪,昂首伸颈,健步如飞,龙尾卷曲上翘,四肢舒展,姿态优美。右侧板与左侧板形制相同,浮雕图案为仙人骑白虎。虎目圆睁,口含蔓草,昂首前行,傲气十足。四角有卷草纹护栏。

铜椁长27厘米、高22.8厘米,前高宽,后低窄。其装饰构件与银椁相近,仅质地不同、尺寸略小,且更为精细。金棺长9厘米,用丝带捆扎,上系蝴蝶结。

太山龙泉寺四神棺四神图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形态贵优雅,青龙、白虎腿部较长,尾部细长似蛇,周身布满鳞纹,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少数出现蔓草纹,是唐代极为珍贵的四神棺实例,为研究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但是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考古人员们怕损毁了系在金棺上的唐朝丝绸,所以一直迟迟没有打开金棺,故而无法确定里面到底有什么。但是奇怪的是大多数只有在墓葬中才出现的四神护佑,为何要出现在一个小小的金棺上呢?

“四神棺”的由来

“四神”就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它们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到了秦汉时期,它们的形象被社会各个领域所广泛应用。到了东汉时期,“四神”图案更是被应用到了墓葬棺椁以及壁画之中,近几年各个地区都有出土“四神棺”就是例证。如太原地区比较出名的还有纯阳宫“四神石棺”以及阳曲出土的“四神琉璃棺”等。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人们希望拥有“四神”的护佑四神盛行,被视为武力的象征,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室建筑及其器物上。到了唐、五代时期,四神的做工更为精细、考究,神态高贵优雅,较为温和、隽秀、灵动、飘逸,龙体基本为兽形,青龙、白虎腿部较长,尾部细长似蛇,周身布满鳞纹,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少数出现蔓草纹。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对“四神”多有推崇。如宋玉在《九辩》中写道:“左朱雀之芨芨兮,右苍龙之跃跃。”贾谊的《惜誓》云:“飞朱雀使先驱、驾太一之象舆;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雅。”庄忌《哀时命》:“使枭杨(羊)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四神为游仙、升天之前趋、护法。从上引可知:中华古文化中是有以动物为通天工具的传统文化意识的。

人们将四神图案用于棺椁之上,棺身前端的朱雀立于代表天国之门的阙顶,表示在棺盖处有日月的照耀,死者在朱雀的引领下,由另外三位神灵保驾护航顺利升天之意,表达了亲人们希望死后能达到极乐世界,在天国享受荣华富贵的美好愿望。

太山龙泉寺“四神棺”中的主角露出真容

自从太山龙泉寺“四神棺”出土后,考古人员们一直致力于无损的情况下打开里面的金棺。直到十二年后,金棺里面的主角才显露了真容!

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在佛塔地宫出土的这件“四神棺”肯定是与佛门有着密切关系的,因而不排除在最里面的金棺有着佛门至宝,但是当打开金棺后,虽然有着心理准备,但二十三粒佛舍利还是震惊了众人。

结合石函上的铭文有“安西大都护”和“田杨名”的字样,在《旧唐书》中,此人也有记载,他是武周时期镇守西域的大将军,对于接触佛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极有可能在他坐镇西域期间,得到了西域高僧的舍利子,在其北都晋阳之后,供奉在了太山龙泉寺。当然是哪位高僧的舍利子,我们已经无从查起,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具备的历史、文化价值。

结语

太山龙泉寺“四神棺”的出土,不仅推翻了传统的“四神”仅运用于墓葬之中的观念,更是从构造上记录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的风格和特点。以此看来,“四神”图案表现出人们对平静生活的期望和对神灵的崇拜,所以说“四神棺”是先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不为过的,它更是古代历史、艺术、科学和信仰的载体,具有极为宝贵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