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雨村是可恨之人,不救故人之女英莲,对贾家恩将仇报,这都是大家熟知的。
有人说,贾雨村作为读书人的形象出现时,作者对他的描写是很正面的,他是为官后逐渐变坏的。
对此,不敢苟同,我觉得他一露面就表现出一副小人做派。
咱通过《红楼梦》第一回,用细节说话。
细节一
“(那甄家丫鬟)如此想来,不免又回头两次。雨村见她回了头,便自谓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
只因女子顾盼他,便“狂喜不尽”,这四字写尽贾雨村的小人心态。
同样情形下,这四个字,作者会用在薛蟠、贾琏身上,但绝不会用在贾宝玉身上,即便用估计也会是“心中大喜”。
细节二
“(甄士隐)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
收下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这举动虽然显得有点不礼貌,但似乎还可理解为他不以物喜,有几分洒脱。
但如果和后面的一个细节对照,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往下看。
细节三
“士隐因思昨夜之事,意欲再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头天晚上拿到银子,次日一早三四点钟(五鼓)就出门走了。
这是不在乎银子吗?这是盼银子好久,有了银子赶紧闪人,像是怕人要回去一般!
而且,他对恩人甄士隐不光不面辞,连个便条不留,只让和尚传个话,这可不是读书人或说正常人该有的做法。
从这三个细节看,贾雨村是个自恋、自私、自大之人。
这样的人性,为官后作出为讨好权贵而不救恩人甄士隐之女英莲,为自我撇清而变本加厉促成查抄贾家等卑鄙行为,也就毫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