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堪舆发祥地三僚之国师曾邦旻墓

2020-09-14 17:29:36 作者: 寻迹堪舆发祥

落叶归根,大抵是在外拼搏多年的游子心底最深重的愿望,无论是近代因战乱避祸而远走他乡的华人华侨,还是古代风餐露宿足迹踏遍四海的三僚风水先生,他们晚年的夙愿应该都是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昨两天前往三僚,驱车离开之际,看见公路右侧的国师曾邦旻墓,墓地上草木葳蕤,由于年代久远,墓碑受日晒雨淋的侵蚀,痕迹斑斑。

墓座寅山申向兼甲庚,喝墓形为鲤鱼,鱼头须腹尾俱全,状如鲤鱼翻肚产卵的形态,昭示人丁兴旺,墓北侧松树为鲤鱼须,为三僚曾氏阴宅建筑的典型代表。这棵鲤鱼须的大松树现在是没有了,但是从以前的图片上还能一窥其貌。

老照片上的松树

墓前是一口大水塘,据说是人工开凿的,为培育风水而建,配合墓地的鲤鱼形理蓄水养鱼。墓前后各建了一个环形,开的是八字水,墓尾(鱼摆)拖得很长,从坟顶向后拉。听村里人说,古代的时候,墓旁曾有一个石碑,刻着“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是当时的皇帝给曾邦旻国师的特殊待遇。如今也没有见到这块石碑的踪影,不过想来应该是真的,当时是封建统治社会,皇权高于一切,哪里有人胆敢假传圣意,藐视皇权。

墓前的水塘

近看墓碑上有不知名的涂鸦,碑上的文字依旧清晰可见,“皇明万历祖父母记载家谱葬三僚鱼土嵊寅山申向兼甲庚地肖鱼形,皇明二十三世祖妣考公邦旻字罗山太公母钟、温氏太婆老府君之坟墓”。明万历年间建墓,清代四次重修。

墓碑

根据兴国的古代县志《潋水志林》中有关于曾邦旻的记载:“曾邦旻,字寅甫,号罗山,嘉靖丙申年,诏入京,相造寿宫,授钦天监博士,九年功成,进阶正七品”。曾邦旻在京城任皇家御用堪舆师的时间很长,嘉靖年间入京,由万历皇帝赐葬还乡,要知道嘉靖与万历是祖孙俩,由此看出曾邦旻的在京时间不可谓不长。

兴国县志《潋水志林》

在一些历史文献中还找到了皇帝颁发的关于晋升曾邦旻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朕获休享于皇天,嘉与海内,共沾湛恩,愿唯朝籍之臣,可后褒荣之典,尔钦天监漏刻博士曾邦旻,夙业星文,顷膺召用,擢居台监,推测益勤,宜有明恩昭显渥,兹进尔阶登仕佐郎,赐之敕命,尔其益励乃心,以弘乃业,嗣膺显膺陟副兹嗣,钦哉。

搜集有关曾邦旻事迹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张匾文的图片,据说是皇帝赠曾邦旻南归的圣旨匾文:“江西曾氏子,学识谁能比;腹隐青囊经,眼明雌石礼;呼山山即应,喝水水旋止;事成伟矣哉,功亦在乎耳;别无赠南归,斯言作表记”。但是匾文上曾邦旻的邦字却是这个帮,落款是嘉靖十八年,不知真假,还需考据。

圣旨匾文

三僚村人习惯称鲤鱼形墓为“罗山公墓”,墓前附有两个小墓,相传是皇帝赐给曾邦旻的二个宫女钟氏与温氏。关于这两个墓,三僚村还流传了一个故事,说曾邦旻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有一年,他入宫奏明皇帝,要告老还乡。皇帝恩准,并差派太监护送。曾邦旻离开皇宫时,皇后娘娘站在楼上。曾邦旻不禁抬头看了皇后娘娘几眼。太监不愿意送曾罗山,趁机向皇帝打小,说:“皇上,刚才曾大人有亏心之举,他胆敢偷看皇后娘娘。”皇帝说:“好啊!替朕看看皇后何时有太子生?”曾邦旻说:“明年八月十五日子时生太子。”皇帝说:“若明年八月十五皇后不生太子,你就犯了欺君之罪,罪当处斩。”于是曾邦旻在京城又住了一年,第二年八月十五皇后果生太子。曾邦旻前去讨赏,皇帝很高兴,竟牵着曾邦旻的手说:“同喜!同喜!”不料皇帝话一出口,曾邦旻两手就不能动弹了,手瘫了。于是皇帝在赏赐曾邦旻金银财宝的同时,还赏给他二个宫女,随他回家服侍。后来二个宫女也安葬在罗山公墓两边。故事是否属实,也未可知。

近看墓穴

曾邦旻这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京城为皇家堪舆风水,最后垂垂老矣时得以赐葬还乡。时至今日,这位白衣承诏的国师留下的痕迹只剩下这座鲤鱼形墓地,后人也只能在历史的遗迹中勾勒出这位国师生前的风采。

墓地远景

如今,曾邦旻的墓地就坐落于进村公路的边上,后人也时常会来拜谒与修缮。墓碑朝着村内的方向,守护着三僚村的土地。作为曾邦旻自筑的寿城,其风水做法意在福泽后代、人丁兴旺。墓地行龙委托屈曲多变,尽头横结逆局,坐空朝满。其形酷肖上水鲤鱼,故名之。葬于口,作法用开,葬法用吞。左边开十八池以制煞,面前开一大池,右作砂,以聚名堂生气;右砂作掩,以成日月齐明之格。立寅兼甲吉度,发福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