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是一名夹缝生存的自由主义者,与他所标榜的学说一样,只要傅斯年所认为自己的学说是正确的,那便会坚持到底;至于他所抨击的一些错误学说,自然是据理力争,没有为之让步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先进理论的医学传入我国,但是却对我国一直所崇尚的经验主义的中医造成了抨击。虽然说中医已经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但是却很少有具体的理论形成,而且在接受了西方科学熏陶的一些学子身上,更是对中医嗤之以鼻,这个时候的中医显得脆弱不堪。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一直深爱着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有深度的学者傅斯年,此时却撰写了两篇文章来抨击中医。一直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傅斯年却倒戈另一边,高举着反对的大旗,其行径确实是令人不解。
傅斯年在今日中国上的地位,与其家世家教是无法分开的。作为学贯中西的一名成功人士,傅斯年从小便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傅斯年的祖籍乃是聊城,自古以来便是以科举闻名,从唐朝开设科举制度以来一直到清朝末年光绪之时,聊城共养育出了18名状元。而傅家作为当地的书香门第,清朝的第一位状元便是出自于傅斯年的先祖。
傅家可谓是与科举有着深厚的渊源,而傅斯年自然是从小便被寄予厚望。虽然说傅斯年当时所在的时间,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但是显然傅家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傅家一直对科举制度重开报有很深的希望。
而在傅斯年的幼年时期,正是处于经降史升的时期,在这种环境之下,培养了傅斯年对于史学的热爱之情,傅斯年当时可谓是通读史书,乃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但是令傅家人落空的是,因为清朝的覆灭科举制度已经不可能再次重现。所以傅家人所面临的情况是,要么随着时代的发展重新进行发展,要么便是停留在原地,变为一介迂腐之人。而当时的傅斯年正被考据学所吸引,而这考据学里面便隐藏着他所喜爱的文史。
与此同时,出国留学的傅斯年深切地感觉到了中西方的极大差距,为了改变国内的积弱状况,傅斯年硬生生的把自己从一个斯文的男子变为“傅大炮”,怼天怼地。
民国之时,对于中医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总共有四次反对中医的浪潮,而深受西方实验主义影响的傅斯年,也经过这四次浪潮的沉淀,有了自己的见解,先后在国内的一些文刊上发表文章,批判中医玄学,与当时的陈择东,赵韩松等人展开激烈的对峙。其实傅斯年不仅仅是唯一一个批判中医之人,历史之上,鲁迅、梁启超等人不胜其数。
傅斯年之所以反对中医,是因为中医主要是没有病理,缺乏诊断,没有科学的准确常识。即使这与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社会上打着中医旗号的江湖骗子不胜其数,愚昧无知的老百姓,更是盲目的相信中医,而对疗效好、见效快的西医是嗤之以鼻,误解颇深。而且当时的老百姓普遍缺乏医学常识,更没有对医学生专业的培养学校,以及国内不完善的公共卫生设施场所,这些状况都让傅斯年痛心疾首。
但是傅斯年的批判并非是对中医全面的否定,其实在历史之上傅斯年的祖父便是一个有着一手好医术的医生,其中的针灸之术更是出神入化。而傅斯年从小在祖父的熏陶之下,更是耳濡目染,再加上西方留学的经验,使得傅斯年明白了中西医之间的差距。
而傅斯年所批判中医的角度,其实是站在了他所喜爱的考据学的角度上,傅斯年的批判主要是对一些中医名词的含混、知识点的碎片化、分类的不轻、来源的不明的质疑。所以当时傅斯年所发表的著作,其实是给中医指明了一定的方向,有亮光可窥见。
而从今日的情形来看,中医在我国并非是全无用处,否则怎会存在上千年之久?所以在面对中西医的差距,我们无需妄自菲薄,在使用中医之时,只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及规范,其中疗效与作用也不亚于西医,中医也有着自己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