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二):仕途失意,战乱流离

2020-09-20 00:02:09 作者: 一代诗圣杜甫

然而,不幸的是杜甫途中被叛军俘获,押往已经成为沦陷区的长安。

除了忧国忧民之思,身在长安的杜甫也十分挂念自己的家人,《月夜》便是这一时期里思亲之作中的代表。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

中秋之夜,共对着一轮明月,遥想着千里之外的妻子正一人独守空闺,而幼小的孩子们还不懂得想念父亲,想念长安。

望月的时间长了,妻子的头发都被打湿,胳膊也感到了寒意,可是思念之情还是没有边际,到底什么时候丈夫才能归来,才能举家团圆呢?

公元757年,安禄山被杀,叛军军心涣散,对长安的戒守也不像以往那么森严。

经过细致的策划,四月的一天,杜甫终于从长安城的金光门逃出,沿着崎岖的山路,穿过两军对峙的前线,一路小心翼翼逃到了肃宗朝廷所在的凤翔。

经过一路颠沛流离,杜甫身着破衣烂衫去拜见肃宗,诗人的忠心不二打动了当朝君主,他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这是一个专门给政事提意见的职位。

然而上任没多久,诗人正直的秉性和倔强的性情就得罪了当朝权贵,也遭到了肃宗的反感。

有心侍君却不被君用,肃宗命令杜甫离开凤翔,一身抱负却不得施展的诗人只好前往羌村家中探亲。

回乡路上,杜甫眼见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还要承受和家人的生离死别之苦,这一次的征兵连未成年的男孩和白发苍苍的老妇人也不放过,不免心生悲痛。

杜甫一路行走,将沿途所见的悲惨场景写成,《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吏,以及《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别。

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使杜甫感同身受,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而自己却身居微职,无力回天。

作罢三吏、三别后,杜甫辞去官职,远离长安。

可是,处江湖之远的诗人又如何能放下家国忧思呢。

接下来他漂泊的足迹会踏至何方,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又会带来哪些新的诗作,他的人生轨迹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一代诗圣杜甫的传奇人生(一):出身名门,年少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