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很好地帮助当时的社会解决了来自各大势力的威胁。隋时期在这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探索,但是开发之路需要漫长的等待,工作队伍中的人阶层比较高,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帝王与柱国们的感情比较紧密
1.亲上加亲,杨帝只好留住柱国们
各大势力们在新纪元中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对待这片土地的感情很深,并且愿意继续为国效劳。能维护君臣之间的感情一直流畅的,除了生死之间的交易之外,还有亲情上面的牵绊。就拿李渊来说,君主看重的不仅是他的实力和能力,还有他的出身。
他的母亲和当时君主的母亲是姐妹关系,所以他们两个人有一定的血缘。因为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君主对他更加信任,愿意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把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来管理。其他人和君主虽然没有最直接的亲情关系,但是从祖辈们的沟通来看,这些子孙们是一脉相承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古人比较看重根源,它是神圣的,不能轻易违背的。不管是君还是臣,他们都不愿意做最先违背信义的一方。
在君主看来,这些人只要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都是可以被原谅的。表面上他可以一直享有荣耀,其他人对他恭恭敬敬,只要家底没有被掀翻的那一天,这种关系就能一直维系。
2.君主缺少合适的理由去打压各大势力
事出必有因,对于君主来说,他的一举一动更需要对天下人有所交待。当时的集权性质并不是很强烈,各大势力,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比正统的大官员们位置要高很多。杨帝在处理工作的时候,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的权利是各方面制衡之下的结果,并不能做到独断。
当他需要打压这些势力的时候,需要从一方来进行,如果同时对抗,全部家底都不能起到效果。当针对一方进行打压的时候,他必须向其他势力做出合理的交待。被打压的一方和其他剩余的势力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甚至有时候为了生存需要互相帮助。
除非是犯下了谋反的罪,他才有最正当的理由发起攻击,而其他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不会任凭事态发展。除此之外,其他事宜上面,杨帝不会轻易地对这些人进行攻击,因为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结语:
加强君权是帝王极其重要的任务,有的人一生都在干这一件事情,对于庞大复杂的国家来说,集权集中需要千年的时间,后来的朝代就是在每个帝国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对于隋帝来说,同样面临这样的难题,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集权其实是次要的,维护好大国不倒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每个时代的主次矛盾是有很大不同的,只有分清主次才能有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隋书》
《旧唐书》
《唐国史补》
《隋唐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