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臣辈出,但为何大多名声很大,传世的政绩却很少?

2020-09-21 18:34:31 作者: 北宋名臣辈出

1.政绩的成色是不同的

包拯也是北宋的名臣,他在开封府做权知的时候,以铁面无私闻名,处理了不少皇亲国戚中的不法之徒,以他为原型的电视剧,早些年曾经成为霸屏的存在。这些就是政绩。

苏轼也是名臣,他对新旧两党变法中的丑陋行为看不过眼,自己躲到西湖去治理湖泊,出钱修医馆的同时还带领百姓种植致富,闲暇研究研究东坡肉,这也是名臣,词写的慷慨激昂,政绩也是切实惠民的。

然而和范仲淹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比,这些名臣,这些政绩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苏轼和包拯当然是伟大的,在道德上和文学才华上出类拔萃的文人。

然而政治,是隐藏在枯燥的数据研究,统筹规划和为国为民的魄力上的,他需要一种近乎于专断的气质,正是王安石的专横,让他的变法产生了很多被吐槽的槽点,笔者认为专心做事的人,性格一般都是有缺陷的,只有做人做得好的人,才能圆滑无暇。

2.以大学教授做县委书记的北宋

北宋大量的学者型官员,让他的文学,政治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宽松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伟大的商业文明,然而学者的气息浓厚些的官员,政治家的气质就缺少了一些。

大量的对儒家教义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让保守派那些正人君子成了北宋政治改革最大的阻力,这是让人悲哀的事情,对决的双方领袖都是具有家国情怀的政治家,然而大量的小人和投机者裹挟在阵营中,让斗争有时候充满了阴谋的味道。

宋真的很有意思,文官井喷一样的爆发,历史长河中两次重量级的全方位的变法,知识分子在政治生活的政绩获取,这些都是研究宋代重要的切入点。结语:

北宋的文臣能称的上名臣的,恐怕不下百人,他们恰逢重视文官的大环境,大都满怀报效家国的愿望投身到政治中。这些人很多都是文采横溢,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努力在儒家的教义下,在他们自幼所学的学问中,寻找到政治生活的真谛。

然而,罕有成功者,他们模仿古代先贤,大胆进谏,攻击那些看似激进荒谬的政治主张。但到头来,很多人的政绩却是虚幻的。除了范仲淹和离经叛道的王安石,宋的文官虽然昌盛,但开创性的政治改革却并不多。

人文主义浓厚的北宋,名臣的政绩和那些名臣的轶事,名臣的诗词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人设,不过北宋的所谓名臣真正政绩的含量是可怜的少。

我们记住那些名臣的终归是慷慨缠绵的诗词,惩恶扬善的桥段,而为官最重要的政治理想,理念,才是辉煌政绩产生的根本,从这个角度看,宋代名臣的政治追求是模糊的。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新注》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