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朱棣征伐途中去世前,听从大臣们的“好圣孙”的建议,传朱高炽为帝,大明风华的热播,再一次把人们拉回了深究大明的热潮。《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更被塑造成一个极富有远见和谋略的明君,历史上,一个短短在位八个月的皇帝,被后人称为“仁宣之治”的开创者,谥号为“仁”。自认为这与朱高炽在永乐年间一直监国,掌握国家政府行政机器和科举选拔人员有很大关系。关于朱高炽短短八个月内执行的改革,自认为内政有功,涉外是过。
一、朱高炽在短短八个月在内政推行的政策
永乐皇帝朱棣一生都在征战,提出天子守国门,定都北京,五次亲征漠北蒙古,派遣郑和出使南洋,扩展海洋贸易并宣扬了大明的海洋国土,对中国的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正是朱棣的对外征战和南洋的交好。为明仁宗朱高炽的休养生息提供了外围保障。
大赦靖难时期建文帝朝的官员,被杀遗孤、被关的前朝“奸党”。朱棣朝的旧臣还在,能有如此魄力,体现了朱高炽具有比一般皇帝的远虑和包容,这个举措可以说从根源上杜绝了建文帝一朝臣子的复辟。这也许和朱高炽的学识修养有关,因朱高炽从小崇尚儒学文化,被朱元璋赞许朱家唯一的秀才。而且朱高炽在位时期读书人的地位获得提高,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科举制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南方士族阶级,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朝廷用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北方人文采出众者少,为了确保南北文人科举的公平,仁宗采取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休养生息、安置流民,大力发展农耕生产。朱高炽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因永乐皇帝连年征战所带来的沉重劳役赋税大大减轻,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打下了基础。
二、对外政策的大过
朱高炽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农耕大国的民众的修养生息,但停止宝船建造,停止远洋贸易,却使我国失去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先机。也失去了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地位,郑和下西洋比欧洲的航海时代早半个多世纪。
当时南方因远洋贸易带来的造船业、瓷器行业、金银首饰行业、纺织行业、农桑行业的繁荣(从男南海一号宝船的文物上可以显而易见),已经促进了资产阶级的萌芽,带动了大批就业,而且中国当时的资产阶级萌芽有别于西方社会掠夺式的资本主义扩张,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是小农资产阶级的一种自然的生产力演化。朱高炽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抑制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错失了我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优势。闭关政策一直延续到1840的鸦片战争。
至今中国都不算海洋强国,只能算海洋大国,所以说永乐皇帝的远洋政策是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皇帝中唯一的一个有世界格局的皇帝,而朱高炽仁宗皇帝的内政策略可知他是一位有内政之才的皇帝,要说他的外交政策,与对世界的远见,可以说是一大过失。如果当时的远洋政策能够持续百年,将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文明的演化和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