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迁居美国后为何精神失常?死后一周被发现的她经历了什么?

2020-09-26 09:15:45 作者: 张爱玲迁居美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张爱玲,一个自带悲凉色调的传奇女子,她的贵族身份,她的绝世才情,她的文章小说,都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沉沦在那段不平凡的历史里。

她是作家,亦是“预言家”,她用作品文字预言了自己的情感灾难和命运悲剧。

1943年,23岁的张爱玲写出了代表作《倾城之恋》,塑造了经典形象白流苏。她说,一个城市的沦陷,成就了白流苏的一段虐恋。岂不知,她自己就是现实中的白流苏,只是那个为了成全她倾覆的城市,由小说中的香港变为了现实中的上海。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在汪伪统治下的上海与有妇之夫胡兰成相爱,由此上演了一出持续三年的倾城之恋。小说之中,她写给虚拟人物的冷漠文字,终究都应验到了她自己身上。唯一的不同的是,白流苏比她爱得有尊严,她对胡兰成的爱却真真是卑微到了尘埃里。

正如张爱玲自己所言:“出名要趁早。”早在18岁的时候,张爱玲就写出了文学生涯的处女座《天才梦》,其中有这样一句名言: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生命、华美的袍、虱子,少女时期的张爱玲用最跳跃的文字写出了最深刻的比喻,当初的她,或许只是在卖弄文采吧,她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晚年竟然真的活在虱子的折磨里。

1955年,与胡兰成分手后的张爱玲移居美国。1956年,孤苦无依的张爱玲嫁给了一个叫赖雅的外国老头,这一年,张爱玲36岁,赖雅65岁。1967年,共同生活11年后,赖雅去世,张爱玲由此开启了痛苦而死寂的独居生涯。

张爱玲的晚年是极度悲惨的,这种悲惨不仅源于生活的窘迫和独居的凄凉,更源于内心的失落。1945年抗战胜利,全国人民都欢呼雀跃,她却在《文化汉奸罪恶史》里榜上有名,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这是她一生的污点,无法洗脱,也无法忘却。

张爱玲背井离乡几十年,身边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没有伴侣,亲情友情爱情全都归于空白,更可怕的是,她找不回曾经的自己,找不到活着的价值,彻底失去了自我认同感。

内心备受折磨的张爱玲,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精神疾病,她总觉得床上有虱子在撕咬她的身体、啃噬她的灵魂,因此,她备受煎熬,痛苦不堪。为了躲避所谓的虱子,张爱玲晚年搬家高达180多次。直到去世前4个月,她还写信给朋友说,她这一次打算搬家到更遥远的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或者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去,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荒芜的沙漠,或许虱子不会追过去。

其实,追着张爱玲撕咬、啃噬的不是虱子,而是她自己的心魔。虱子没有追着她,是她始终不肯放过自己。

最终,张爱玲并没有真的搬去沙漠居住,因为在计划实施之前,意外先来了。

1995年9月8日,一位美国房东太太发现一位亚裔女租客死在了洛杉矶的一座公寓里。当时的场景非常可怕——房间里没有床,死者孤零零地蜷缩在地板上,可以看出来,她临死之前很挣扎、很痛苦。她瘦骨嶙峋、面容恐怖,已经离世整整一周时间了,若不是房东太太的偶然到访,她会一直在这里,唯有死神相伴,直到发霉、腐烂……

没错,这位死状恐怖的可怜女人,就是我们的大作家张爱玲,这一年她75岁,已经在异国他乡度过了40年,孤独而痛苦的40年。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