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是吕雉心狠手辣,还是韩信咎由自取?

2020-09-27 18:30:07 作者: 韩信之死:是

楚汉之争,曾出现过两位军事奇才,一位是被称为“千古无二”的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有“兵仙”之称的淮阴侯韩信。也许是天妒英才,两人的结局十分悲惨。垓下兵败,无言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自刎乌江;兵仙韩信,虽然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却在长乐宫成为了吕雉手中的一缕亡魂。

项羽之死并无争议,乌江自刎虽然可悲,但是终究是自己了解了自己的一生。而韩信之死便充满了争议,“国士无双”并不是浪得虚名,楚汉之争刘邦之所以能获得胜利,其中功劳最大的就是韩信。他不仅为刘邦连灭四国,更是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楚军一举全歼,最后又会师垓下,对项羽形成合围之势,协助刘邦解决了最后一位心腹大患。

韩信的战绩毋庸置疑,西汉的开国功臣他当之无愧。天下初定,他本应是万人瞩目的对象,是国家的英雄。“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享太平”,事与愿违,由于小人的诋毁,他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之后又被吕雉,萧何等人骗入长乐宫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正是这个原因,吕雉的名气与日俱增。只不过时至如今,人们再次谈起吕雉的大名,对她产生的印象却是:心狠手辣,阴险歹毒。

后人之所以对吕雉有如此印象,最大的原因就是她残忍的杀害了韩信,杀害了西汉最大的一位功臣。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吕雉也不会无缘无故针对韩信,背后定然有大家不了解的一些曲折。下面小编就结合历史仔细的分析一下韩信这个人,还原大家一个真相:韩信之所以被杀,到底是吕雉心狠手辣,还是韩信咎由自取。

首先我们从韩信的军旅生涯说起,他先后跟随国项梁,项羽等人,但是得不到重用。一直到跟随刘邦,韩信的才能方才一览无遗。那时的他本是一无名之辈,刘邦并没有看不起他,不仅如此更是对其委以重任,直接任命韩信为三军统帅。这种盲目的信任不能说空前绝后,但是也更古少有。可以说刘邦就是韩信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并且是天大的恩德。可是成名之后的韩信,仿佛并没有对这种恩情感恩戴德,而这也许便为长乐宫的血案埋下了伏笔。

其次,在剿灭项羽的战役中,韩信的所作所为便有些不识大体。大势所趋,当时的刘邦夺取天下的希望越来越大,而韩信作为刘邦的臣子便应该恪守为臣之道。可是韩信的所作所为便有些难以恭维,仗着自己功高无二,不仅在紧要关头没有率领军队支援刘邦,竟然还书信一份要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不得不说,韩信的这个举动有些不知死活,威胁自己的顶头上司,怎么能不让人心寒?史书中都有过明确的记载,刘邦看到书信后勃然大怒,破口大骂,而这也是韩信被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最后还有一点,小编觉得韩信虽然在军事上出类拔萃,但是对刘邦的忠诚度有待商议。在灭齐一战中,韩信虽然大获全胜,不仅平定了齐国,更是剿灭了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令项羽都惶恐不安。于是,项羽便派人游说韩信,企图说服他背叛刘邦。而韩信的虽然拒绝的项羽的提议,但是态度却有些暧昧。他的拒绝并不是斩钉截铁,而是麾下的谋士再三分析形势,再加上觉得自己功高无二,最终才拒绝了项羽。

在这点上,韩信虽然没有背叛刘邦,但是思想上已经产生了动摇。纵观之后的所作所为,韩信的表现的确谈不上“忠诚”二字,几乎是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仗着自己的功劳想要挟刘邦。所以说韩信之死,与其说是吕雉心狠手辣,倒不如说是韩信咎由自取。本就功劳盖主,可是他却不懂得进退,不明白月满则亏的道理,一次次触犯刘邦的逆鳞。长此以往,刘邦不可能容得下来,长乐宫的血案,虽然是吕雉一手造成的,但小编相信定然少不了刘邦的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