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率五千国军硬扛三万日军,牺牲前说死何憾焉,后满门忠烈

2020-10-09 08:17:58 作者: 他率五千国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常德会战意义非凡,我军出动了数十万兵力,和日军在正面战场展开了一场空前的战斗,这场战斗也被称为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作战能力的巅峰。而在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很多名将横空出世,比如王耀武、余程万、许国璋等等,但那些在这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将军更值得人们尊敬,其中常德会战中第一位殉国的高级将领名叫彭士量。

值得一提的是,彭士量来自于人才辈出的黄埔军校第四期,其同学不乏林帅、张灵甫这样的名将。

在常德会战爆发之后,彭士量接到的命令是镇守常德西北门户石门,当时他手上一共只有五千兵力,然而彭士量没想到的是,他即将要面对的是两个装备精良的日军师团,兵力达到了三万人,而且武器装备本就比中国军队要先进的多,这无疑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对决。

然而彭士量无所畏惧,坚决不退,哪怕他的部队的阵地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彭士量也没有想过放弃阵地。最后穷凶极恶的日本人甚至使用了毒气弹,也难以攻破彭士量镇守的阵地。

但是整体的战况一直在恶化,渐渐的全军都遭到了日军的包围,所以最高指挥部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此时就需要有人殿后,而彭士量在这个时候就主动站了出来。要知道此时彭士量手里剩下的兵力只有不到两千人,而他要面对的是四个日军师团的追击,留下就意味着九死一生,但彭士量义无反顾。

最终彭士量坚守了整整8个昼夜,几乎拼到全军覆没,他最后带着仅剩的十几个人进行突围,结果在突围的过程中不幸牺牲,此时彭士量只有39岁。根据幸存的士兵回忆,彭士量在临终之前大声疾呼: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听闻者无不动容落泪。

在战斗结束之后,人们在彭士量的遗体上找到了两封遗书,蒋介石专门批示,把这两封遗书刊登在了全国各大报纸上,全国都为之振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彭士量的带动下,他的两个弟弟也都先后考入了黄埔军校,后来都成为了抗日名将,可谓是实至名归的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