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患已解,内忧未除”,新法典能帮助莫斯科大公国稳定局面么?

2020-10-09 22:32:43 作者: “外患已解,

幼帝即位,皇族势力不臣之心凸显

瓦西里三世在完成了莫斯科大公国社会经济的重建之后,便与世长辞,将这个年轻的并且充满严重内部危机的俄国,交给了年仅3岁的皇子伊凡四世。

年幼的沙皇不谙政事,必然需要政治经验丰富,拥有治国理政能力的大臣进行辅佐,但是又因为惧怕某些大臣或者贵族势力,趁此辅政机会造成沙皇权力不断衰落的结果,这才使得伊凡四世的母后成为第一辅政人选。

但是为了能够调和当时沙俄官僚集团的不满之心,还是设置了摄政王一职,进行日常的政务处理,但是伊凡四世的母后伊琳娜格林斯卡娅依然是最具辅政大权之人。

这种由幕后干预朝政的现象,引发了伊凡家族势力的不满,特别是伊凡四世处于年幼之中,这使得其统治权力非常虚弱,皇族势力开始对其垂涎欲滴。

伊凡四世即位不久,他的两位皇族叔叔,也就是瓦西里三世的弟弟便开始了篡权计划。他们组织起了叛乱军队向沙皇发动了进攻,但是由于势单力孤,并且当时地方王公贵族势力也是盘根交错,态度不明,因此伊琳娜格林斯卡娅趁此机会果断决策镇压了此次叛乱,严惩了叛乱者。

此次叛乱使得沙皇的权力得以部分重塑,但是由于沙皇年纪幼小,沙皇权力依然遭遇了重重威胁。公元1538年,与伊琳娜格林斯卡娅共同辅政的摄政王猝然去世,整个俄国统治集团的局势愈发动荡。

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加剧使得社会秩序紊乱

在统治集团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局势之后,俄国的地方社会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沙皇权力不断衰落的重要体现。由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中。

而众多的封建主和贵族又对手工业者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强迫他们参与长时间的透支体力的劳动,对商人又进行了高额的商业税盘剥。要知道当时俄国的工商业经济还非常落后,市场经济发展非常不充分。

这就导致了工商业阶层与封建剥削势力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最终走向了难以调和的地步。

当然工商业阶层的矛盾激化,还不是当时俄国严峻的社会危机,农奴制建立之下广大农奴的起义反抗势力才是沙皇政权最有力的威胁。

封建地主和贵族势力,利用农奴制的法定特权不断盘剥劳动人民,而农奴在进行高负荷的农业生产时,还要忍受非人的待遇。

因此广大劳动人民彻底被激怒,他们组织起来反抗势力发动起义,向当时的沙俄政府宣泄自己的不满。

在起义运动高涨之时,地方的王公贵族又开始向沙皇政府发难,要求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他们的利益。

此时的沙皇可以说处在两难境地,在不进行加强中央集权举措的话,那么沙俄政府很可能随时会被颠覆,在进入到封建割据的混乱之中。

因此公元1549年。已经16岁的伊凡四世召开了缙绅会议,通过了建立沙皇专制制度的核心法案,即新法典。

外忧已解,内忧未除

以莫斯科大公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沙皇俄国,实际上在其发展初期依然处于十分严峻的社会危机当中。

虽然外族入侵势力的时代早已经在莫斯科大公国时期结束了,但是罗斯地区内部的割据势力却依然存在,并且蠢蠢欲动。

事实证明,通过强大的武力征服战争完成的国家统一,如若没有进行系统的制度规划和恰当的中央统治的话,那么新的统一政权只能是一盘散沙而已。

因为地方原来的分裂割据势力,并不是从真心服从中央政府的统治,相反他们拥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为其势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而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建立和完善关键时期的俄国,却由于统治者的更替使得统治集团陷入到了一塌糊涂的境地当中。

一方面地方的王公势力能够趁沙皇统治力减弱的机会,继续扩张自己的势力,使其对中央的威胁不断上升。

另一方面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现象也因此加剧,要知道当初统治罗斯地区百年之久的金帐汗国,便是因为内部政权走向衰落的。

社会动乱的增加则为沙皇俄国混乱的统治集团斗争,增添了又一方面的威胁。从当时非常为难的伊凡四世的处境就可以看出来,这也逼得他不得不和当时强大的罗曼诺夫家族取得姻亲关系,加强沙皇统治。这也令伊凡四世清楚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建立的必须进行的,最终出台了新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