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作为想象北苑贡茶茶汤的粗糙参考
斗茶有核心指标,譬如要观察茶沫的丰富程度与茶沫消散前的持久能力。建盏的颜色和它的纹理,不管是油滴还是兔毫还是其他类型的建盏,都能够让人更为直观地观察到茶沫的状态,相当于艺术化的刻度尺。
从刻度尺的功能去欣赏它,别有一番趣味
此外,建盏的胎壁厚实,易保温,也能增加茶沫的持久度,所以建盏成为了宋朝斗茶神器
和其他的盏比起来,建盏较深较宽,这样容易翻出白色汤花,使用茶筅搅拂茶汤时也不妨碍用力击拂。宋朝时用建盏往往需要标配一个底托,这个托是当中有圆孔的,方便建盏嵌在托上面,助力稳固性,便于用力使用茶筅。
建盏和底托。拍卖市场第五贵的建盏。
不同类型的建盏,在斗茶上的适用性也不同。譬如,曜变存世的最少,它是否符合宋朝皇家的审美仍有存疑,毕竟宋朝时恐怕也没几个人见过曜变。所谓“稀有”,是把双刃剑,油滴与鹧鸪斑也相对稀少。
皇帝、文人、大众通吃的兔毫盏,是宋朝建盏的主流。因为兔毫的光泽和纹理最适合斗茶。
文末做个广告,一款有点小贵的品茗杯。浙江余姚烧制的秘色瓷。那儿是古代越窑的范围,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法门寺那批实物让专家们第一次确定古书上的秘色瓷到底是啥色泽。
容量30ml,手工拉胚,不是市场普货,用它品饮岩茶、台湾高山乌龙、凤凰单丛都是极好的。
260元一支,包含一个木盒包装。
拍卖第二贵的建盏
如果咱不斗茶呢,纯粹只是享受生活,那么其他名窑们可以露脸了
米色青瓷杯
据专家说,这种属于不饱和灰色的莫兰迪色系。不管怎样,感觉用它喝茶要放松多了。再晒一张图。
花口碗
真是好看
忍不住再晒一张。
龙泉梅子青茶碗
底部用焗钉补过,来看一下口沿特写,令人神往
虽然建盏原产地和岩茶是隔壁邻居,但两者在古代错失了交手的机缘。宋末天下大乱,建盏停止烧制,技艺就此失传。是的,建盏是断代的。直到1957年宋朝渔山窑的窑址出土,使得古董样本开始有规模化的积累,然后以逆向工程的方式进行研究,于1979年正式恢复建盏的烧制技艺。
当代,由于建盏和岩茶产地距离太近,所以从营销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互相推荐共谋赚钱的动机。
最后的论断是啥
我来小结一下建盏与岩茶不搭的理由:
01
建盏不可能给岩茶的香气加分。对于器型敞开式且容量较大的建盏,甚至是给岩茶香气减分。
当代建盏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发出容量小、收口窄些的新款式,但受制于原料和工艺基础,不可能做成薄胎,新款器型的聚香能力仍难以比肩市场上大把的瓷杯。而且这样反而会削弱建盏的特色。
周莹女士在一次茶会上展示龙井碗泡法,我觉得是对建盏的合理用法。
02
软化茶汤,有一定效用。但,如果冲泡岩茶用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正常的话,软化效用不算明显,以及其实没有必要,会干扰一款特定岩茶的口感特色。
对于某些普通岩茶,用建盏喝确实能起到让原本粗粝的茶汤显得温柔些的错觉,助力营销。特别是那些移植到武夷山的闽南高香品种和当代杂交出的香气很直白的品种,用建盏削弱一点它们的香气并没关系,但让水路细腻的错觉相当加分,譬如奇兰、佛手、金观音、黄玫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