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雨村“这日,偶至郭外,意欲鉴赏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脂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又批:是智者,亦能通,谁为智者?一叹!】门旁由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脂批:先是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雨村见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脂批:一部书之总批】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脂批: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看时,只见一个龙钟老僧在的里煮粥。【脂批:是雨村的火气】雨村见了便不在意。【脂批:火气】及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脂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脂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脂砚斋的批语指出,智通寺的原型是清泰陵神道碑亭。
脂批解释:
“亦能通,又谁能通?”——
“亦能通”说明有“道”。“又谁能通”?说明能通过该“道”的人很少,“道”难以通过。难以通过的原因是神道碑亭横跨在神道上。
此问句旨在点明神道碑亭的位置。
“又谁能通”——
此问话还说明有人能够通过。由于贾雨村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清泰陵。从实物可知可以看出,能够通过的人是世宗神灵。所以理解为“神”能通。
(为什么贾雨村仅能活动于清泰陵内?本人于下一篇文章《脂砚斋没有说谎,葫芦庙的原型依样画确是一个葫芦》中作详细说明。)
“谁为智者?”——
神(神主)既主宰着阴间的一定空间,又护佑着阳间的子孙,神知阴阳,神万能,“神”是“智者”。
由上面两句脂批知,“智通寺”的原型是神道碑亭。
此段内容是曹雪芹借泰陵建筑神道碑亭恶搞雍正。
智通寺的原型是神道碑亭。智通寺内的老僧就是作者笔下的世宗神灵。
老僧在那里煮粥。——
老僧在煮粥,老僧就是“粥饭僧”。“粥饭僧”意为“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后多用于嘲讽尸位素餐者。
作者将世宗喻作粥饭僧也有其道理。后人要年年祭祀世宗,但雍正已经驾崩,他并不能为世人做什么实际事情,如同尸位就餐的粥饭僧。
“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
清泰陵神道碑亭之前有一条“小河”(易水河支流),河上架着三路三孔桥。这桥是世宗神灵从神道碑亭到大红门的必经之路。“翻过筋斗”就意味着从桥上跌落,或者未能上桥就直接跌进“小河”里。
“既聋且昏”脂批:“是‘翻过’来的”——
“既聋且昏”是“翻过来的”的原因。粥饭僧耳不聪、眼不明,他可能没能走上桥,跌进河里或者从桥上掉了下来
“齿落舌钝”脂批:“‘翻过’来的”,——
由上述原因分析,“齿落舌钝”不是因为年老的缘故,是因为跌进河里摔倒的缘故。“齿落舌钝”是“翻过来的”结果。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脂批:“先是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身后有余忘缩手”——
作者将神道碑写为“粥饭僧”。神道碑之后是隆恩殿,是雍正后人年年前来祭祀的地方。祭祀要带来供品与冥币,世宗神灵可以说用之不竭,是“有余”。神道碑与雍正的神牌供奉的都是雍正神主,所以作者说神道碑(粥饭僧)“身后有余忘缩手”。
“眼前无路想回头”:在神道碑亭,前望是易水河,是黑溪。世宗神灵不能穿越(见《宁国府、荣国府的原型都是》),所以说是“眼前无路”;再者从书中所写,煮粥老僧在前面的河里“翻过筋斗”,在他看来眼前也是无路,无路就想回头。
贾雨村言认为: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脂批:一部书之总批。——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表面看来是写神道碑前后,还喻意人不要贪得无厌。所以贾雨认为“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即是“一部书的总评”,那么书中还应该有许多类似的文字。曹雪芹给我们的这些文字一般看来是“深”意,在研究它们时,应当向“浅”处思考 ,而不是向更“深”处发掘。如: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写的是太虚幻境的主角——神牌。神牌主家有谁说神灵是假,是无;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神牌能说真?神灵能说有?
“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
《红楼梦》写的是末世家族宁荣二府的事,所以“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
“却是为余一喝”。——
文中写世宗如粥饭僧,写世宗的神道不通,如此恶搞,世宗神灵若真的存在,脂砚斋后果恐怕也不堪设想。因此脂批“却是为余一喝”。
智通寺一段与林黛玉的《五美吟》一样,是借泰陵神器攻击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