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征高句丽:一场看似无悬念的战争,隋王朝为何会无果而终?

2020-10-16 15:22:57 作者: 三征高句丽:

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这三场战争前后共投入了三百万大军,绝对称得上是举全国之力,可最终偌大的中原王朝却失败了,隋朝也因为这三场军事活动,国力受损,迅速的灭亡。

隋朝征讨高句丽失败的原因,大致要从两方面看待:

首先,当时的隋朝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强大,但其实早已外强中干。朝廷当中并没有能臣名将,这导致隋炀帝必须御驾亲征,他御驾亲征进而引发了国家内部的动乱。其次,当时的高句丽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内政通人和,人才济济。最后,从自然条件上来说,高句丽所处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隋朝军队要来攻打高句丽,必须要经过长途跋涉,在这漫长的行军过程当中,必然会损耗一定的军力。

一、“天时”、“地利”与“人和”:隋王朝三项皆失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自古以来,言战者必先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而重看隋朝三征高句丽之战,我们不难发现隋王朝忽视了这一思想。

(1)天时与地利:在冷兵器时代,自然因素对战争的胜负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隋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是首都洛阳,洛阳距高句丽的距离大概有一千多余里,这给粮食运输造成困难。平均来看,隋朝每次征讨高句丽的将士都有100万左右,那么所需的物资自然及其庞大。

并且隋军行军途中大多人烟稀少,很难在当地筹集粮草,必须由隋朝在中原筹集粮草,运输到前线,这种物资补给方式导致要运输的军用物资还不及运输费用高。

高句丽地理环境优越,易守难攻,国家内部山多谷深,辽河两岸的平原地区也大多泥泞难行,鸭绿江更是素来被称为“天险”。

在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隋朝大军在辽水一带受到了伏击,隋炀帝命令工部尚书修建浮桥在辽水西岸,不曾想高句丽士兵早已埋伏在此,等到士兵上岸后,受到了高句丽军队的伏击,死者甚多。

关外地区气候寒冷阴湿,高句丽又兼具海洋地区与游牧地区的双重气候特点,与关中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在行军途中,很多隋朝士兵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尤其是海军部队,在这种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军队战斗实力急剧下降。

(2)人和:隋王朝征战高句丽实属“师出无名”

在决定征战高句丽之前,隋炀帝曾为“出师”找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然而在这些理由之中具有说服力的并不多。

比如在公元612年,隋炀帝曾下诏声讨高句丽,并罗列出了高句丽所犯下的一系列罪行。在这些罪行之中,有高句丽国王没有奉诏前往京城朝见隋帝;高句丽政府骚扰隋朝边境,阻断了百济和新罗的朝贡之路;以及高句丽国内政局混乱,民不聊生,隋朝需要以上国之名进行讨伐。

不可否认,这些罪名可以成为隋朝出师的理由之一,但是仅仅依靠这些理由就动用百万军力进行征伐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同时,在隋炀帝第一次出兵失败之后,为了找回颜面,隋炀帝又先后于612、613年连续两次出兵征讨高句丽。这样的结果便是隋朝国内民怨沸腾、百姓怨声载道,进而演变成了一场“不义之战”,其最终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二、繁荣背后的危机:隋朝的内外局势并不足以支撑这场战争

隋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历经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结束,在隋文帝的统治下,隋朝的经济几乎已经恢复到了汉朝时的水平。

经济实力大大提升的同时,国力也得到壮大,隋炀帝时期,周边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承认了隋朝的统治与隋朝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但高句丽此时却想要摆脱中原王朝的控制,隋炀帝对此十分不满,认为高句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中国东北边境,于是决定出兵高句丽。在他看来强大的中原王朝一定能够一举歼灭高句丽小国。但其实此时的隋朝面临正着内忧外患。

在隋朝内部,隋炀帝下令开通大运河,在大运河成功开通后,他曾多次下扬州“巡视”,这严重地损耗了国力。除此以外,为了彰显中原王朝的富足强大,他曾长期赏赐周边少数民族,可以说,隋文帝时期积累的财富已经被隋炀帝挥霍殆尽了。为了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转,他只能加大对百姓的压榨,提高赋税。

在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时,隋朝内部已经出现了多起农民起义运动。除此以外,隋炀帝亲征放松了对朝内北周贵族的监视,在他出征期间,北周贵族与朝廷内部的军阀势力相互勾结。在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时,隋军虽然已经攻破了辽阳,但是国内爆发了杨玄感叛乱,杨广不得不撤军回国,在回国路中,被高句丽势力多次袭击,损失惨重。

在隋朝外部,各大少数民族政权存在已久,他们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虽然他们迫于局势,表面上与隋朝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但其实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依然不时侵扰隋朝边境地区。在中原向高句丽战区运送补给物资的途中,经常会受到游牧民族的抢夺。

有些少数民族还与高句丽形成了政治联盟,共同攻打隋朝大军,表面上来看,这场战争只是隋朝和高句丽之间的战争,但其实隋军要面对的是十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在内忧外患的共同作用下,刚刚建立不久的隋朝,必然无法顺利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军事上的人才匮乏导致战术上的决策失误

隋炀帝对隋朝的国力缺乏明确的认知,表面来看隋朝疆域辽阔,百姓富足。但其实,此时的隋朝早已外强中干。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阶级矛盾也日益凸显。在隋炀帝统治时期,大兴土木,百姓们不堪其扰,纷纷起兵造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