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演变而来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
笔: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判断,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笔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羽毛书写,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可做为各种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古笔的品种较多,在笔毫的原料方面和性能方面有很多是属于珍贵的材料。
毛笔
墨: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是书写、绘画的色料,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墨的世界并不乏味,而是内涵丰富。作为一种消耗品,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当十分珍贵。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杵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墨的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一定要是古代的那种磨的墨也可以是专门的黑墨)。
古墨
纸:是中国的一个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从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书写工具得以普及,也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作出卓越的贡献。世界上纸的品种虽然以千万计,但"宣纸"仍然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在国际上"纸寿千年"的声誉。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宣纸
砚: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四宝"中以砚较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较为广泛。砚,也称"砚台",被古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汉代时砚已流行,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因为墨须加水发磨始能调用,而发墨之石刑则是砚。其中有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石等,较常见的还是石砚。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明、清两代品种繁多,出现了被人们称为"四大名砚"的洮砚、端砚、歙砚和澄泥砚。
古代中国文人对砚十分重视,不仅终日相随,而且死后还用之殉葬。砚台的雕工制作早已形成了一门艺术,从取石、就料、开型、出槽、磨平,雕花等都可运其匠心。有的精品砚已不实用,以其名贵只能作古董观赏、珍藏,而舍不得濡水发墨了。砚的名贵,有以石质贵者,有以制作贵者,有以名人用而贵者等等。砚需常洗,不得与沾染,每发墨必须砚净水新。墨锭则愈古旧愈好,因时间愈久其胶自然消解,但水不能储旧,而必须加新。如恐沾油,洗时可用莲蓬或旧茶叶刷涤。加水以微温为好,切勿以滚水价值加之,以防爆裂。所以书家不但应懂得用砚,还应会养砚。
清代砚台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清朝皇家御用的文房四宝的用料考究、工艺精美,更是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刊载该文章内纯属学术交流,不做商业用途,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