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对其推崇备至

2020-10-16 16:30:07 作者: 蒙恬自杀前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蒙恬的评价并不很高,但蒙恬的最终自杀,却让司马光对蒙恬从此刮目相看,有了另一番很高的评价。

司马光对蒙恬,为什么会有如此看似矛盾而又十分反常的看法呢?

今天,我同朋友们一起聊聊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蒙恬,看看他有着怎样的传奇,和多么悲惨的结局,以及,司马光对蒙恬的评价,到底为什么会前后相异。

蒙恬

秦始皇半路去世,为权臣制造阴谋提供了机会

公元前210年,当了37年王和皇帝的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中又一次出巡,但他这次,却是活人出去,死人回来。

秦始皇这次出巡,目的地本是琅琊,去琅琊找那个术士徐福,要长生不老药的,最终自然没要到长生药,不但没要到长生药,自己反而在半路上一命呜呼了。

210年7月,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宫平台(今河北广宗县)。

秦始皇如此快速的去世,是他自己没料到的,也是随同出巡的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他的小儿子胡亥没料到的。

然而,恰恰是因为秦始皇的意外去世,给小人制造了夺嫡的机会,使这一本来就坎坎坷坷的路上,更加迷雾重重,险象环生。

秦始皇

秦始皇临终之前,曾让赵高起草遗诏给长子扶苏,令他速回咸阳,处理后事,并继承皇位。

此时的赵高有两个职位,一个是:中车府令,还有一个是:行符玺事。

中车府令负责执掌乘舆,不过一上传下达的高官。但行符玺事就不一样了,是一个专管皇帝调兵和盖印的官,负责皇帝调兵的符节,掌管在皇帝诏书上加盖的玉玺。

赵高地位之所以高,更为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个行符玺事的官职。所以,秦始皇去世后,他的遗诏就留在了赵高的手上,《资治通鉴》记载说:

“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

赵高为什么要扣下遗诏呢?他想篡改。

遗诏是秦始皇授意,却是赵高执笔,所以内容他一清二楚,要篡改遗诏,不过举手之劳。

因此,秦始皇的意外去世,给心有私念的赵高,动了一般人不敢动、也没能力动的歪念头,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富贵,赵高决定铤而走险,篡改遗诏。

赵高力劝李斯加入,二人合谋,成功夺嫡

赵高为什么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巨大风险也要去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呢?

前面说了,就是前途和富贵。

赵高

因为扶苏为人正直,而且有想法、有能力、有作为,扶苏当皇帝,决不会重用赵高,至少,赵高将会不复秦始皇时代的威风。

但如果胡亥当皇帝就不同了,胡亥是自己的学生,年纪又相对较小,对自己不但尊敬,而且言听计从,好摆布。

两利相衡取其大,两害相较取其轻,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赵高决定下手了。

不过,赵高虽有篡改遗诏的想法,但仅一个人完成不了这个任务。

他同胡亥商量,胡亥一听,高兴的手舞足蹈,本来父亲去世,兄长将继承这个让自己垂涎三尺的皇位,如今有办法能让自己取而代之,坐上龙椅,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呢?

秦二世胡亥

何况,胡亥本来就是一个既没能力、又无廉耻的小人。

所以,当赵高对他提出“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的毒计时,胡亥深以为然,力促赵高赶快动手。

但是,赵高权力再大,威望再高,秦始皇在时再信任,也不过一个太监而已,办这种改天换地、偷天换日的勾当,他和胡亥加起来都远远办不到,必须李斯的加入,才能稳操胜券,因为李斯是丞相,百官之首。

于是,赵高见李斯说:

“皇上赐扶苏遗诏和兵符,都在胡亥处(遗诏兵符本来在自己手里,这里诈称在胡亥处,是给李斯留下一个箭在弦上的威胁,先声夺人),定太子,不过你我一句话。”

李斯一听大惊道:

“这是亡国之言啊!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不从。

赵高一点也不在乎,李斯的惊讶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接着说:

“你的才能、谋略、功劳、人心、扶苏的信任,哪一点能比得上蒙恬?”

李斯一点即通,是啊,这五点,在扶苏的眼里,哪一点都不及蒙恬。这就意味着,扶苏如果当上皇帝,他李斯不得不屈居蒙恬之下,也将荣光不再。

李斯

在富贵和虚荣面前,李斯出卖了自己的忠诚和良心。

于是,二人合谋,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之由,赐扶苏死;

又以“将军蒙恬知其谋,不矫正”之罪,赐蒙恬死。

因为怕人作乱,李斯和赵高对秦始皇之死秘不发丧。

于是,秦始皇的尸体因为夏天酷热,在辒车(卧车)中发出阵阵令人难闻的恶臭,李斯、赵高和胡亥却依然让车队慢慢的挪,他们在等待,等待着信使的消息,扶苏不死,回去无用,再臭也要等到一个明确的信息和结果。

扶苏、蒙恬相继自杀,结局让人惊讶不已

秦始皇在世时,为安定北边,阻挡匈奴入侵,特派大将蒙恬领30余万大军驻守上郡(今陕西北部及毗邻内蒙古部分),后又安排长子扶苏监军。

当使者拿着盖有秦始皇玉玺的诏书交给扶苏,他打开一看,不禁泪如雨下,到房子里间,准备自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