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天下晋必霸,原因何在?
世人皆知盛唐的强势,华宋的瑰丽,却遗忘了盛唐转宋时的长痛;世人皆知天下共主天可汗的盛名,宋太祖力挽狂澜的神明,却忽视了期间近77年的动荡与分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五代的乱世,分析一下五代乱世的根源究竟为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代乱世的历史发展。唐末的黄巢之乱给予唐朝的统治严重的打击,中央更加无力管辖藩镇,各地藩王相互兼并成为大军阀,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最终朱温以"禅让"的形式夺取唐哀帝的帝位,改唐建梁,打开了五代乱世的篇章。
翻阅史书仔细体味五代的开始及延伸,发现在这一历史时期,甚至是在三国争霸时期、五胡乱华时期,山西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后梁建国(907年),即朱全忠建立后梁国一直到宋朝(960)建立,共计53年。如果从纷争开始,算上十国结束,宋一统(979),一共96年,在这近百年的时间内,对时局有重大影响的势力集团并不算多,但是仅仅山西地界就出了三股。分别是唐赐李姓的原朱邪氏、石氏以及后山西军阀刘知远刘氏。
再者,后唐、后晋、北汉以及后汉是北方曾出现过的四个王朝,均以山西太原为基础建国,由此可见,山西在五代乱世中确实是值得重视的地方。那么,山西又凭什么站在如此风云变幻的历史前沿呢?难道中原就落山西一筹?不!山西与中原的冲突,并不是争霸的两败俱伤,而是文明的碰撞。
山西的地理位置
要分析一个地域人的特点,首要的是分析地理位置,其次便是人文文化。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山西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紧靠黄河,与山东以太行为界,地势偏高,多山岭,内部又以沟壑为主,交通不便。且因为地势原因,农产品种植并不丰盛,因此在和平时期,山西的地理位置并没有优越性。
但是,事有两面。一旦进入战争时期,形势就逆转了。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在战争时期因为没有天然屏障,很自然的成为了草原入侵的首要目标,常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凋敝四野。
而太行、王屋以及黄河则成为山西的天然保护屏障,内部山岭沟壑又易守难攻,使得战争期间的山西受战争影响更小,相对于其他势力,人力物力反而占据优势。而且山西北部靠近蒙古草原,便于获得马匹,在冷兵器为主的战争年代,骑兵甚至是可以左右一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另外,不可忽视的另一点是山西距离政治中心并不远,又居高临下,从太原越过黄河向西可进长安,南可攻洛阳,东南便是汴梁城(开封),只要时机合适,便可突进"京城",取得中央政权。
人文文化。山西的三股势力均属于沙陀一族,原为草原民族,善于骑射。相比于农耕民族,战力更强。中原的地理位置
相比于山西的地理优势,中原也有自己的地理特点。和平年代的平原在黄河的灌溉下,土壤丰沃,农耕文化深厚适于百姓休养生息,安家乐业。
但是一旦进入战争时期,广阔无碍而又富足的中原就是一块香饽饽,有实力的都会想上来咬一口。富足而又没有自保能力的中原地带就像是抱着黄金在街上的儿童,毫无安全可言。在冷兵器战争时代,骑兵天然克制步兵,府兵制度下,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中原人自然不是强盛时期的草原的对手。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原地区一无是处。相比于山西,中原地带更加富足,衣食足而知荣辱,填饱肚子才有能力去思考和学习。因此,中原的富足和进取培养了灿烂的文化和极具创新的人才。草原民族善于战争却不善于治理,没有先进的文明支撑国家的发展,即使取得政权最后多以猜忌、内斗、外战频繁等快速落没。所以中原才能频频控制全国,引领时代的发展。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山西与中原之间的争霸其实更深层次的是草原与中原的博弈。山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内迁的匈奴人和草原胡人在山西聚居。上一次的大一统是秦汉时期,秦朝一统天下,经过汉朝的内部整治,胡汉融合,使得中原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汉武帝一路打通地域到西域,收复河套,将汉朝的北边境线一路推到漠北。
而这一次的胡汉融合本应在唐朝得到完成,但是唐后期忙于藩镇,又因草原问题不能解决藩镇,安史之乱也涉及到北方胡人,最终导致问题不断扩大,走向终结。
后契丹族耶律德光灭后晋,攻入汴梁登基,但契丹人不了解中原的文化,入主中原不但不能有效的带来新秩序,反而使得群雄割据争霸更加严峻。被在太原登基称帝的刘知远轻易的击败,仓皇北逃。刘知远入汴梁建立后汉。
后汉建立,五代却并没有结束,依然处于乱世之中,那么根源究竟在哪里?还是要回到山西与中原的文化差异上来。
山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禀赋决定了山西不能在盛世称雄,但是能在乱世称霸。所以遇到天下治世,山西低调发展,遇到乱世,山西则出来争雄天下。
那么中原呢?中原作为文明的源头,一直被征服,这就正常么?并不是,文明实际上是在不断的发展的,每当中原有了新的部族和文化,文明会进一步发展出适合新局面的新文化,伴随而来的是新制度和新变革,这就是文明的进步。而能实现新文明的发展的,往往是文化宽松、环境宽松的中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