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的南海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一个瘦削的老人骑着毛驴,驮着两箱书籍在努力的跋涉着。他身着破旧的青布蓝衫,布满了沟壑的面容上,满是忧患和疲惫。自从青年离家,他已经走过了几十个这样的春秋冬夏。这位老人名叫曹松,是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诗人。一、屡试不第
公元828年,曹松出生在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的一个普通人家。他也有满腹的经纶,也热衷于功名满腔壮志,试图改变家族的命运,但说到底只是一个底层的知识分子。科举虽然创始于隋唐,但是唐朝的试卷是不密封的,考生的姓名、籍贯是公开的,简而言之就是有很大的作弊空间。所以一个知识分子要想真正崭露头角,若不依傍权势是不容易的。
而曹松生活在晚唐,那是个战乱频仍、皇权偏左的时代,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真想通过科举报效朝廷,似乎更加不易。所以直到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71岁高龄时,曹松才得以考中进士,走进唐朝仕途的大门。他是真的考白了头发,中进士后被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但是只做了两年的官便与世长辞了。
曹松的官运是很不济的,屡试不第的他常年流落于南海郡,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广东一带。这位唐朝的秀才,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长年为生计而奔波。所以他对底层社会的现状是很了解的,因而曹松对劳动人民的疾苦尤为同情,更加憎恶战争更渴望安居乐业的太平。二、千古绝唱
官运不济的曹松,虽然一直都在为生计而奔波,但他的一生都在读书考试,边读书边吟诗作赋。曹松的诗作多是对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反应,他的诗风格似贾岛,字斟句酌可谓是每一首诗都下了苦功夫。曹松在后世的名声虽然比不上李杜,甚至也不及贾岛,但这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诗人却写出了一首千古绝句。
己亥岁二首·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首绝句的后两句,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可能并不知道作者是曹松。这是曹松《己亥岁》二首中的第一首,可谓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真实概括,不仅写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造成的灾难,更写出了千百年来封建战争的实质:一将功成,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士卒的性命。
万里封侯固然光宗耀祖,但却是踩着无数头颅和鲜血完成的。所以曹松说:凭君莫话封侯事。意思就是说,别提什么封侯不封侯了,少造点孽吧!
曹松遗作有《曹梦征诗集》3卷,《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诗140首。但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谓千古绝唱,至今让人读罢觉得字字千钧,道尽了人生几多悲。三、不幸中的幸运者
公元903年,曹松走完了他奔波的一生。他死后的第二年,朱温便杀了唐昭帝,三年后便背叛唐朝建立了后梁,随后的中国便进入了纷争的五代。所幸曹松死在了朱温弑君之前,要不然这位忧国忧民的老者,不知道又该多么的心痛,又该多么的苦不堪言。
大唐自安史之乱后,便永远失去了往日的盛平,到了唐末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唐朝残酷的镇压了农民起义,但却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以至于砍柴、割草这样平淡的日子都成了曹松笔下奢侈的生活。
曹松虽然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虽然头发全白,但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当时与曹松同榜进士中,还有另外四位老者,他们是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四人,当时他们也都到了古稀之年。曹松虽然只做了两年的官,但总归是入了围,成了功。
然而不知道晚唐腐败的科举下,又有多少人考白了头直到进了坟墓都未能入围,最后只能带着叹息撒手人寰。所以站在这个角度,曹松又是一位不幸中的幸运者。
千古兴亡多少事,历朝历代,就是到了今天,依然有乌泱泱一大片人,在公务员考试之路上愈挫愈勇。有的甚至耽误了娶妻生子,忘记了另外的谋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