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长孙皇后陵墓的共同点,有什么值得后世学习的呢

2020-10-22 16:24:54 作者: 汉文帝和长孙

引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特别指出了帝王陵墓的问题,赞扬了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行为,并且对两个人的陵墓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那么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为何会引起司马光的重视呢?司马光通过这两个人的陵墓,想要传达什么样的道理呢?

《资治通鉴》其实有针对的读者,司马光认为最应该读这本书的是帝王,也就是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讲的事例、说的道理,全部是他想要传达给帝王的。那么后世的帝王能够从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当中学到什么呢?

一、汉文帝、长孙皇后陵墓的特点

研究司马光为何会注意到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其实也就是研究汉文帝和长孙皇后陵墓的特点,逐一分析,总结出两个陵墓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对于更好的了解司马光想要传达的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古代帝王都非常看重自己的陵墓,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尊贵,在生前就开始建造陵墓,所以很多帝王都拥有占地面积大、财富堆积多的陵墓。但是汉文帝却不是这样,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汉文帝的陵墓。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汉文帝应该被安葬在长安城外的霸凌。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在霸凌这个地方发现任何大的陵墓。所有史学家推测,汉文帝有可能没有建造大的陵墓,而只是简单的埋葬了自己。史学家的推测也是有根据的,汉文帝自己曾经说过,陵墓不需要对地形进行大改。

《资治通鉴》记载:霸凌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由此可见,汉文帝的陵墓没有之前帝王的奢华,也没有浪费很多的财力以及物力。长孙皇后的陵墓其实跟汉文帝的差不多,长孙皇后认为自己在生前对别人没有什么多大的帮助,对于唐朝也没有多少贡献,因此自己在去世之后也就不能给更多的人造成麻烦或者困扰,所以她要求用节俭的方式安葬自己,并且使用的陪葬品不能够太过奢华,长孙皇后要求用瓦器、木器取代金银。

综上可见,跟其他帝王或者皇族相比,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十分的节俭。不论是陵墓大小,还是陪葬品,都非常的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节省了大量的人才。这一点,其实也就是司马光特别看重的,并且针对节俭安葬,司马光也给出了高度的评价。

二、节俭安葬的启示

虽然陵墓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是说白了,这仅仅是面子工程而已,这种工程实际上可有有无。但是由于几乎帝王都对身份面子特别的看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陵墓的建设,所以占地面积大、陪葬品昂贵的陵墓其实并不少见。由此可见,能够在陵墓上实行节俭的人,一定具有很高的克制自律能力。

长孙皇帝后虽然自己说对唐朝没有多大的贡献,但是跟其他皇后相比,或者跟其他贵族相比,长孙皇后的节俭做法其实就是她对唐朝最大的贡献。汉文帝也是如此。这两个人能够实行节俭,不铺张浪费,对于朝廷来说,不仅仅是美德的传扬,实际上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助推作用。

结语

占地面积大、陪葬品贵重的陵墓,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受到牵连,所以,在古代,建陵墓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百姓,因为他们不仅进行大量的苦力,还需要占用自己农耕的时间,这样一来,百姓自家的事情就被耽误了,也因此负担变得更重了。所以,建造陵墓工程,尤其是建造面积大、陪葬品多的陵墓,会增加很多的社会负担和压力。

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建造成本少,其实相应的减少而百姓做苦力的精力,因此,百姓的负担得以减少。所以两个人的做法最大的受益者是百姓,也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因为百姓负担减少了,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有秩序,整个国家也就随之得到了更多的安定因素。

司马光特别写出了汉文帝和长孙皇后的陵墓,是想要告诉后代帝王,节俭的生活一定会带来回报,自身的自律强度大小一定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如果自律强,那么就能够减少对奢华生活的享受程度,就能够时时刻刻进行自省,这样的皇帝或者掌权者往往是有能力的明主,在这种民主的领导下,国家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