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侃凯| 通过别人的作品找到你自己

2020-10-22 18:30:58 作者: 陈侃凯| 通

【艺术简历

陈侃凯,别署半堂。一九五九年六月生于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展入选中国书协展赛并获奖。

【艺术随笔】

骨鲠在喉

文 | 陈侃凯

听说有人蒙着眼睛试着在宣纸上书写书法作品?而且是有一定造诣的书法家。甚至于有教授欲当此为教学方法,听到此消息,我仿佛打开一扇新的视窗,忽然开朗了一样?但转瞬又犯起了迷糊,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

细想,以上之方法不是没有道理!十月份我去了故宫博物院,在武英殿里看了元代赵孟頫的书法展。我徜徉的时间并不长,在其他嗜赵如命的人看来,我这可能是太不将经典当一回事了?也对不住一趟北京之行和故宫博物院的门票,加之北京来回大大小小的安检,冷不丁在哪里突然被警察叔叔叫住,“书法家”的尊严也难保,可能我埋头走路的眼光似与那卷轶浩繁的千年碑帖一样,面如死灰没有了生机,难怪躲不过警察叔叔警惕的眼神,但他永远不可能知道我琢磨的问题的确何处与常人有别,正因为有异常,方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赵孟頫就那样安趟着,其技法如同精准的仪器不差毫厘,那是倾毕生之心智,丝毫不带犹豫的书写,但我却做不到!我既不在古人面前责备自己,亦不拿自己作为重复前人的工具。这之前我与好友丁楠先生去了南京博物院,兴致若狂地观赏了青藤白阳的书画艺术,我也同样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一旁的丁先生早已同徐渭共舞,羡慕之余,我发自内心对丁先生的举动由衷的感佩!

是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造就了书法的各种面目。像赵孟頫那样安静的书写当然符合传统文化中的儒家精神,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徐渭却不愿意用它来压抑自己,在他的书写中,我看到了现代人更加需要的东西。虽然法的枷锁可以让书法游刃有余,可以享受度的美妙无比,也可以尝到自由的甜头,这些都无可厚非!我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不必二者取一,或者兼而有之,所有狡猾的念头均无助于艺术的动因。正是因为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的形式有无限的可能性,更可以有很多假设和未知的结果需要人去实践,那些业已证明了的所谓典籍作品,既有其时代性,又不乏其偶然性。虽然我们不排除历史的客观性,但我们也不否定历史的不公正性。时代向人们展示的结果也只是局部的,只有当下才是完整的。但这种完整对于你个人而言又可能是不完整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有所取舍。回到书法上来,当你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古代、近现代或当代的书法作品进行审视的时候,你的选择一定不完全是你个人的,判断的动因与你所受的教育和周围的影响是有所关联的,一旦你积淀了相当的艺术经验和文化素养,你极有可能通过别人的作品找到你自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萌发了所谓的创造,这个创造绝不是孤立的,是伴随你的成长和后天的努力应运而生的。艺术的本质无疑是创造!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现象。我以为它的意义是深刻的!因为复制与还原,只能禁锢和抹杀人的创造性,我们只有去认识人的可能性和艺术的丰富性,才能在实践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书法欣赏】

苏轼诗

黄庭坚诗

王昌龄诗

唐寅诗

徐俯诗

王安石诗

何绍基诗

苏轼诗

杜甫诗

苏轼诗

陈与义诗

杨万里诗

文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