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谈古论今的女将军,排名第一的是唯一进入正史的女将军
第六名:梁红玉,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在《英烈夫人祠记》中对于梁氏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娼优异数也。以卑贱待罪之躯,而得慧眼知人之明。更纵横天下,争锋江淮,收豪杰,揽英雄,内平叛逆,外御强仇,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古今女子,唯此一人也。惜乎天不假年,死于非命。然青史斑斑,名节永垂。”在《杨国夫人传》中也对她给出这样的评价:“若杨国者,女中丈夫也。靖康、建炎之际,天下安危之机也。天赐忠武,杨国是天以资宋之兴复也。然功败垂成,惜哉!”
第五名:穆桂英,北宋名将。座驾:桃花马;兵器:梨花枪;经典之战:大破天门阵。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其他将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旧话本中女将战死的故事并非少见。例如另一位穆桂英之前的女英雄刘金锭在传统评书中除了能征善战还能呼风唤雨。她扶保宋朝扫平南唐,但是在打败妖道余洪后被余洪的师傅摆下阴魂阵困住,用三块金砖活活打死。当时刘金锭已经怀孕。尸体入殓后在棺中百日不腐,最后产下一子。灵魂则转生为穆桂英。这段情节在解放前出的话本中都有提到。但是有涉及“棺中产子”、“灵魂转生”等于迷信思想,解放后的大多数版本就完全没有了。只有在东北二人转中还有保留。但是也不是经常演出。所以《杨门女将战死滴泪崖》的传说保留了相当的原貌。
第四名:佘太君,杨家将一门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几个儿子、女儿杨八姐都为国战死沙场。她为了儿孙们出征不再夭折,将自己认为不太吉利的“折”姓毅然改为与折同音的“佘”,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撑着一片天,一人承受外来之灾,从此历史上的折太君便成了佘太君了。至今,佘太君墓所在地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的佘姓后裔对此都津津乐道。
佘赛花十七岁的时候,辽国入侵,佘赛花奉命出征,连胜一十八阵,吓得辽军渡过黄河北逃。佘赛花率军追到黄河边上与敌军隔河对峙。这时候萧太后命早就暗藏在宋军中的奸细,监军王钦若(原名贺驴儿)尽快除掉佘赛花。王钦若假传圣旨,骗佘赛花说皇帝赐下御酒为其庆功。佘赛花没有防备,被骗进王钦若的营帐,饮下了毒酒。毒性发作,佘赛花方才明白王是奸细,拔剑要杀王钦若。不料中毒后功力全失反被王钦若一刀刺入小腹,将肚子剖开,肠流满地而死。王钦若将佘赛花的首级割下送去辽营报功。又把佘赛花的无头尸体用芦席卷了,偷偷运出宋营,扔进黄河毁尸灭迹。佘赛花的无头尸体顺流而下漂到开封进入汴河,然后逆水而上,漂到了皇宫,被打捞起来。正好辽国将佘赛花的人头送回来示威。皇帝命包公调查。包公命仵作检查佘赛花的尸体,发现事隔多日,尸体却没有腐烂的迹象,内脏发黑,是先中了剧毒,才被人剖腹杀害。包公日断阳,夜断阴,当天晚上,包公到地府理事找到佘赛花的英灵。佘赛花告诉他自己的冤屈。于是包公为佘赛花向阎王借阳寿九百九十九日让佘赛花回阳间复仇,杀退辽兵,回到阳间,包公把佘赛花的肠子和内脏放回腹腔缝合起来,又把人头重新逢到躯干上。佘赛花就还魂了,跟好人一样,连伤疤都没有。包公把王钦若抓来过堂。王钦若开始死不承认杀害了佘赛花,直到佘赛花出现在面前,他才吓得屁滚尿流,认罪服法了。
第三名:花木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嫁给了赵俊生。赵俊生是花木兰的丈夫,柘城县人,是一个军人。在花木兰替父从军之前,就已经与赵俊生订婚了,发生战争后与婆家商议,俩人一起替父亲从军了。边关平定之后,朝廷传旨,把边关的将士论功行赏后一批一批地撤回,让其复员回家。木兰和赵俊生虽然功劳卓著,也不受朝廷的封赏,趁机以双亲年老多病为由征得了元帅的同意,一道回到了家乡商丘,为双亲尽孝,同时完成了自己的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