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比日本早20多年搞了“洋务运动”,综合实力更是日本的几十倍之多,但最后还是败给了自己的这个小弟。清朝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不动摇“皇权为大”的帝国根本,而日本人是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文化到技术进行全面学习。日本学习西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摒弃了被朱元璋奉为神明的理学,进而学习西方的工业革命和政治制度。
而在此之前,日本和清朝一样都是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国门,并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东方小国。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却成功打败了沙俄和大清国这两个庞然大物,成了除白种人之外的,唯一一个世界列强。作为曾经西方人眼里的“垃圾”,日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到了西方人的大力支持,日本人又是如何化敌为友,将国土面积如此之小的一个岛国一步步跻身于强国之列的呢?
·西方人眼里的垃圾
曾经一位英国驻日翻译为了赚取外快,就在《日本时报》中发表了几篇政治性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被日本的改革派收集起来汇编成了《英国策论》,并将这本书誉为“明治维新原型之文”。
而这本书的作者萨道义刚到日本时对日本的评价却是这样的:这是一个毫无契约精神,被腐朽落后的儒家文化充斥着的,到处都充满着欺诈、虚伪、自大和无知的垃圾民族。
但实际情况是,当时的日本比同时期的欧洲更加卫生,城市里到处都是厕所,而且大便会被定期回收并卖给乡下的农民。在医学和几何方面,英国也比不过当时的日本。
而且,虽然英国和日本都是弹丸岛国,但无论是在人口上还是土地面积上,日本都比英国大,英国凭什么就可以鄙视日本呢?
因为此时的英国已经在工业革命之后成功在亚非拉等地开垦了大量的殖民地,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而且两次打败了已经称霸亚洲一千多年的中国。
在白种人眼里,对海外其他国家的侵略反而是对他们的恩赐,是将西方现代文明、技术和制度以博爱的形式传播到了这些地方。
而这种侵略文化,不仅是西方人自吹自擂出来的粉饰之辞,就连印度和日本自己也非常认同这种观点。
日本后来的脱亚入欧理论,就是为了摆脱亚洲的这些又酸又假的“脏邻居”,将自己在精神上放到了欧洲“高贵人种”的行列。
但在此之前,日本和西方却经历了一段伤痕累累的战斗史。
·日本和西方的较量和融合
在西方真正了解日本之前,日本人是野蛮的象征。以至于在后来的影视剧中,西方人还拍摄了一系列丑化黄皮肤的人的电影,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主人公叫做“傅满洲”。
当“黑船事件”之后,已经被封闭了200多年的日本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了国门,西方列强在日本有了经商和居住权。
但在1862年9月14日的“生麦事件”中,萨摩藩手下的武士因为礼仪问题毫不犹豫地就砍死了英国1人,重伤2人,这导致一年后英国派出军舰去炮轰萨摩藩的属地。
尽管此时日本已经成为了西方人的手下败将,但萨摩藩依然命令武士利用自己的十几个陈旧的炮台对英国军舰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在日本武士那种不要命的摧残和蹂躏下,英国海军伤亡高达60多人,这让英国人从此对这个手下败将刮目相看。
随后,英国联合法、美、荷兰等国的军舰几乎炸平了日本长州藩沿海的所有炮台,但日本在谈判桌上开始时依然强硬得如同一匹野狼。
这不仅让西方人震惊,就连当时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担任翻译的伊藤博文也感到无法理解。
当伊藤博文自己当了首相之后他才明白,在国际上,日本人那种打不过也要撕下对方一块肉,宁可一亿人举国玉碎也不投降的武士道精神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
相反,那些喜欢对外国老爷摇头摆尾,给人家送钱、送物、送女人,出尔反尔、见义忘利,为了本国贵族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国民幸福的帝国才是真正的无耻之徒,是永远被人所鄙视的。
在日本的强硬对抗下,西方人慢慢对日本这个民族有了初步的认识,武统不行,他们就用了怀柔的合作政策,这才有了后来日本和英国的苟合之事。
·日本和英国的亲密合作
前面说了,明治维新的基本国策都是英国人书写的。
而且,在《英国策论》里,英国人主张废了统治了日本几百年的幕府制度,放逐幕府首领德川家的领头人,并和平解放江户城。
在英国人的推动和帮助下,在曾经和英国人发生过激战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的领导下,日本300多个诸侯(日本才有四川大,有300多个诸侯)高举着天皇的旗子,一路横扫幕府的军队,最终倒逼着德川幕府家族退出历史舞台,“还政于天皇”,并建立了和英国几乎一模一样的君主立宪制。
但请读者注意,这时的英国表面上是一位旁观者,却派人直接监视日本的新军,并直接参与了日本的内政和内战。
这时的日本,是毫无主权而言的。从此之后,日本的政权从德川幕府手里正式交接到了日本天皇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