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前夕,元春赐礼物,让众人都诧异的是,宝玉和宝钗的礼物完全一样,黛玉却和贾府的三位姑娘都一样。与此同时,元春还特意赐银,让贾府到清虚观打醮以祈求一年的平安祥和。
宝钗母女原本说天气太热不想去,贾母立即让王熙凤传话,非去不可。贾府中除了王夫人留在府中等候元春的回话,贾府女眷几乎全部出动,好不热闹。
张道士向贾母当面为宝玉提亲,没想到贾母一点也不犹豫地拒绝,斩钉截铁地说,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宜早娶,并且特意指出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性格好,模样好就行。
好巧不巧的是,偏偏张道士提亲的这位姑娘15岁,恰恰和宝钗同龄。而张道士送给宝玉的礼物中有不少金器,其中偏偏有一个金麒麟。众人都觉得眼熟,宝钗便说,史湘云有一个。
从清虚观回来,因为张道士给宝玉提亲的事情,黛玉和宝玉两个小情侣闹得不可开交,阖府皆知。最伤心难过的却是贾母,她赶紧派自己的"钦差大臣"王熙凤出面调解。
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
一句话没说完,只听嚷道:"好了!"宝黛两个不防,都唬了一跳。回头看时,只见凤姐儿跑进来,笑道:"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了。也没见你们两个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似的呢?还不跟着我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点儿心呢。"说着,拉了黛玉就走。
黛玉回头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凤姐道:"又叫他们做什么?有我伏侍呢。"一面说,一面拉着就走。
当王熙凤说出老祖宗在抱怨这两个人是"小冤家"时,两人豁然开朗,找到了自己情感纠结的根本,于是破涕为笑,一场纠纷被化解得无影无踪。
从王熙凤"拉了黛玉就走"这一句话可以看出,王熙凤和黛玉之间没有任何隔阂和客套,而是亲密无间,所以毫不犹豫地拉起黛玉的手。紧接着"有我伏侍"这句话则是开黛玉的玩笑,潜台词就是知道贾母的心时刻都记挂着宝黛二人,不用担心。
众所周知,林黛玉是王熙凤的丈夫贾琏的表妹。然而,凤辣子王熙凤却和林黛玉来往密切,与自己的亲表妹薛宝钗始终热乎不起来。
一直有种说法认为,凤姐怕宝钗嫁过来会抢了自己的管家权,所以就对黛玉好一些,因为黛玉身体不好,不理俗事。其实这只看到了表面现象。
王熙凤这个人,性格十分泼辣直爽,和黛玉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的,她认为值得交往的人,她就会一片赤诚地去对待。比如说王熙凤出手帮助了贫苦的刘姥姥。冥冥中为自己积下了福报。
纵然对与自己不和的婆婆邢夫人的侄姑娘邢岫烟,王熙凤冷眼看去,她并不像邢夫人一样吝啬古怪,而是十分豁达从容,淡泊乐观,值得敬佩,于是王熙凤暗地里相助,悄悄派平儿把自己的衣服挑几件送给她御寒,既照顾了邢岫烟的尊严,又诚心实地地帮助了人,这正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善良。
林黛玉呢,她的所谓刻薄小性儿,其实都对的是宝玉一人,主要是感情的不确定性。香菱想学诗,宝钗对她冷嘲热讽,黛玉却诚心实意地帮助,不厌其烦地教她。在这一点上,应该说,王熙凤和林黛玉两人是十分相似的,就是对自己欣赏的人,会一片赤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
反观宝钗却并非如此,她的热心助人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比如说对于史湘云,因为宝钗的帮助,史湘云公开多次诋毁林黛玉,然而黛玉却从不和她计较。
王熙凤对于这位宝钗这位"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亲表妹,几乎从不和她正面交流,其实就是骨子里瞧不起。她知道宝钗心机深厚,出身商人世家,什么事情都带着功利性和目的性,所以不喜欢。
而宝钗对于王熙凤一直以来公开"站队"木石前盟也十分不满,非常没教养地喊年纪比她大的王熙凤"凤丫头",并嘲笑她没文化。王熙凤置之不理,根本就不以为然,反而和黛玉走得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