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020-10-05 03:04:38 作者: 春秋与战国有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中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一段时期。这段历史的开端是周平王元年东周立国,结束是秦王扫六合。尽管春秋与战国紧邻,但是却有本质上的区别。

▲春秋形势图

春秋得名,来源于鲁国的编年史《春秋》,相传是孔子所做,但目前没有定论;

战国得名,来源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一二。春秋有儒家的影子,讲究的是礼法;战国以战为策,讲究的是实力。

▲《春秋》

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韩、赵、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里有过明确。

之所以这件事能成为分界,本质在于周天子的地位。

春秋时,诸侯还是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他们也都是周天子分封的,也都是诸侯的血亲。有大周的礼法在,有诸侯国之间的血缘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好,争夺也罢,还是比较“君子”的。

诸侯也并不想取代周天子,他们更想在周天子之下当个老二,让其他人服气,打出的也都是“尊王攘夷”的旗号。互相之间摩擦的规模不大,基本都是为了脸面而战。打仗的规矩也很多,也不能用太多兵法一类。

诸侯愿意称“霸”,经过几轮的pk之后,弄出了五个小霸王,史称“春秋五霸”。

但是,晋国的三个大夫韩、赵、魏,把晋国给分了,自封为诸侯。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以前的诸侯只能由周天子分封,现在他们用拳头给自己整出了荣誉称号。

更打破常规的是,周天子认可了。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周天子正式成为吉祥物,大周体系名存实亡。

诸侯的身份可以抢来,那么天子的身份是不是也可以抢?所以,诸侯们都想当天子,都想把其他诸侯吞并。

因此,战国之间的战争,可不像春秋“过家家”一般,而是真刀真枪,极不人道地开打。长平之战、桂陵之战……哪个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同时,也正是周天子的那套礼法瓦解了,倒逼各诸侯国开始变法,增加国力,发展军事。所以,在战国时涌现了一大批名将名臣,诸侯国国力也有了质的飞跃。

原来诸子百家的学说,也都纷纷从春秋的书面化转向了战国的实用化。彼此之间也有了竞争,很多学派的代表人物,游走在战国七雄的朝堂之上。

▲战国七雄

我们经常把春秋和战国连称,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注意到春秋与战国之间本质性的差别。

战国时代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程度都远超过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是贵族的游戏,以荣誉为目标,战争规则明确,风度翩翩。因此,春秋时代被灭掉的都是大国身边微不足道的小国,从来没有哪个大国吞掉另一个大国。比如,郑国夹在楚国和晋国之间,被攻打了近 100 次,却始终没有被楚、晋任何一方吞并。而战国时代,战争却是功利的,目的是直接消灭对方的国家,掠夺对方的人口。越国吞并吴国,开创了一个大国吃掉另一个大国的不幸先例,在那之后,灭国战争愈演愈烈,直至秦灭六国。

春秋时代的贵族活得从容而优雅,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和关塞并不用遣重兵把守,因为人们不会不宣而战。而到了战国时代,各国防范森严,日日枕戈待旦,「不择手段」成了战争的主要手段。春秋时代一个重要的战争规则是「师不伐丧」,如果一个国家出兵时遇到对方国君去世,就要主动退兵。然而从春秋后期开始,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对方国君去世之时却成了己方出兵的最佳时机。

因此,战国时代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也是春秋时代无法比拟的。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通常很小,「未有杀人累万者」,战争通常会在一天之内结束,很少有超过三天的大战。而在战国时代,战争旷日持久,十分惨烈,「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公元前293年,白起大败韩魏联军,史载被秦军斩首者达 24 万。而据文献统计,秦国在统一战争中一共屠杀了超过150万的他国士兵。

春秋与战国是属于周朝因军政管治权下放不当演变成后来列国并起的时代,就是由周朝迁都洛邑起为东周的时期,具体区别是春秋比战国更为混乱,春秋时期大小不一有:燕、戎、齐、秦、蜀、巴、楚、吴、越、晋、卫、鲁、郑、陈、蔡、宋等诸候各据一方,不过即使周朝已经全无实际的统治权,但各诸侯仍然奉周天子为王,仍然称自己是臣下,而进入战国时期的七雄:齐、楚、燕、魏、赵、韩、秦则切底消灭了其它诸候国,进一步整治了混乱局面,更迫令周天子给予其各自封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到最后由强秦灭掉其它六国与周朝,正式结束了整个东周时代。

按照上世纪流行的古史分期理论,认可的是夏到春秋为奴隶社会,战国到清为封建社会。这两个概念越来越遭受质疑,但是能认识到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这种划分又是非常进步的。提出三代为氏族封建、春秋为宗法封建、战国以后为地主封建,可备一说。目前又有早期国家理论,以西周为典型早期国家,西汉为典型成熟国家,同样看到了春秋和战国是过渡时期。两种社会性质的不同,具体表现是非常多的,但是能发现环环相扣,相互联系。

概而言之,主要线索即社会主体从氏族变为个人,这是先秦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社会变革,治古史者不可不知。这里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分列如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转型时期一定是新社会有旧元素,同时旧社会有新元素的,切勿以局部去否认整体。

1、国家形态。春秋主流是国野—都鄙国家,战国主流是(郡)县制国家。西周典型国野制是一个国都加若干野邑(原始的县),春秋之后又有了县、士大夫封邑,这些县邑都是点状分布的。但是到了战国被郡县取代,呈现面状分布。我们看《中国历史地图集》发现春秋没有国界线,战国有国界线,就是这个原因。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