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名也叫乳名、奶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取的名字。比起大名,小名是非正式的名字,只有顺口、随意、好记等特点。随意里透露着亲昵,言语中洋溢着真爱,寄予着长辈对孩子无限的期望。与常人一样,威严的皇帝也有难登大雅之堂的小名。
汉唐以来,一些皇帝为了方便百姓避自己的名讳,喜欢用生僻字,如汉元帝刘奭,唐僖宗李儇,宋孝宗赵昚,明孝宗朱佑樘等,可他们的小名却与常人一样通俗。
从皇帝自身来看,开国皇帝的小名最为知名,不少开国皇帝都出自草莽,民间的习俗给他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继任皇帝多生于深宫之中,就没有这么通俗的小名了。
从朝代来看,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的战乱年间,皇帝最爱起小名,社会相对稳定的宋、明、清等朝皇帝的小名最少,战乱年代给孩子起个有寄托的小名,让他们顺利成长是人之常情,皇家也不能免俗,至于几乎看不到的宋、明、清几代皇帝的小名,主要就是避讳制度森严。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几位知名皇帝的小名。
1.阿瞒
曹操,他的小名阿瞒早已被世人所熟知,在所有皇帝的小名中,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以“阿”这个表辅助的虚词打头,是常见的小名命名方式之一。孩子呱呱坠地后,开口第一声发出的就是“阿”的音,“阿”是天地间的元音,以阿字打头的小名称呼法,常给人一种亲切感,符合小名昵称的特点。
除阿瞒外,在帝后中,这类小名还有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阿娇,蜀后主刘禅的小名阿斗,隋炀帝杨广的小名阿麽,西夏太宗李德明的小名阿移等。
2.寄奴
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为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热衷于给他们起寓意吉祥的小名,仅南朝24位皇帝中,就有20位皇帝起了小名。
刘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就有个不错的小名寄奴,《宋书·符瑞志上》记载:宋武帝出生时正值深夜,有神光笼罩了刘家的宅子,又有甘露降落在刘家祖坟的树上,刘父见儿子生而奇异,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奇奴。后来因生母早逝,小奇奴被接到舅舅家抚养,小名也改成了寄奴,取寄养在舅家之意。小名“寄奴”中的“奴”,来自于阿奴一词,阿奴是表示亲昵之意的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于年长者称呼年幼者,长辈称呼晚辈。刘父取这样的小名,是希望小寄奴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健康的长大。
历史上以“某某奴”为小名的皇帝还有很多,建立十六国之一冉魏的冉闵以植物为名,小明棘奴;隋太祖杨忠重叠了两个奴字,干脆以“奴奴”为小名;唐高宗李治以鸟类为名,小名雉奴;后唐闵帝李从厚,小名菩萨奴,取求菩萨保佑之意;南唐烈祖李昪,小名彭奴,取寿比彭祖之意;辽圣宗耶律隆绪,小名文殊奴,取文殊菩萨保佑之意。
3.练儿
梁武帝萧衍的小名叫练儿,练儿出自佛经,是梵语音译,全称“阿练若”或“阿兰若”,译成汉语就是寂静之处、无诤地。南北朝佛教大盛,给孩子取小名时也受到佛风的习染,不少知名人物的小名都与佛教有关,仅萧衍的儿子中就有:长子萧统小名维摩,三子萧纲小名六通,四子萧绩小名四果,六子萧纶小名六真,七子萧绎小名七符。
其他南朝皇帝中,刘宋前废帝刘子业小名法师,南齐郁林王萧昭业小名法身,梁武帝的孙子梁敬帝萧方智小名法真,陈武帝陈霸先小名法生,四人都用佛法的“法”为小名。
除佛教外,道教也影响到一些人的小名,刘宋最后两位皇帝刘昱和刘准,就是通过《周易》卜卦而取得的小名。老大刘昱得了第五十卦——震卦,小名就叫“慧震”,老三刘准得了第二十卦——观卦,小名就叫“智观”。北齐废帝高殷,直接取“道人”为小名。
4.三郎
按中国的习惯,如果一家有三个儿子,有些地方称为老大、老二、老三,有些地方称为大宝、二宝、三宝。按照汉唐时期的风气,儿子大多数称为“郎”,唐明皇李隆基排行老三,父亲唐睿宗李旦给他起的小名就叫“三郎”。
以兄弟排行取小名,也是小名的命名方法之一,唐僖宗李儇行五,宫中称为“五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僖宗布施的茶具上就有硬物刻划的“五哥”字样。
5.亚子
李亚子是李存勖的小名,有一次,李克用领着李存勖觐见了避难于南山的唐昭宗,唐昭宗一见李存勖就吃了一惊,“此子可亚其父”,意思是,李存勖少年有为,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可以与父亲李克用比肩。皇帝赞扬李存勖的话很快就流传出去,当时人就把李存勖叫做“李亚子".
6.婆留
婆留是五代时吴越国创立者钱镠的小名,钱镠是家中的长子,他出生的时候又是人喊马嘶之声,又是红光满屋,如此场面惊着了钱宽,他认为钱镠是不祥之物,准备把儿子投入井中,还是钱老太太发话,钱镠才捡回一条命,因此才有了婆留的小名儿,而钱家老屋旁的那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钱镠名字中的“镠”,很可能就来自婆留的“留”。
7.雀儿
后周太祖郭威幼时微贱,在脖子上刺了一只雀儿,因而有了郭雀儿的小名。以鸟类为小名,也是小名的命名方式之一。唐太宗的儿子高宗李治叫雉奴,雉就是野鸡。魏王李泰叫青雀,都是以鸟为小名。在帝王的小名中,雀儿别具一格,算是最通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