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即位,宋廷暗流涌动;垂帘听政的刘娥,该如何挥剑斩乱麻?

2020-10-05 11:18:27 作者: 宋仁宗即位,

事发后,大水湮灭陵寝造成施工困难。丁谓一开始还想包庇雷允恭,没有实诚上报,但是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其他官员自陵寝归返,将此事上告刘太后。

《清平乐》刘娥剧照

刘娥向丁谓询问此事,自此丁谓也不可能再掩人耳目,因为雷允恭捅的篓子实在是太大了。同时,王曾、吕夷简等在垂帘听政初期被丁谓排挤出核心的官员,也跳了出来。

在一系列的处理勘验下,修筑皇陵的事还需再议定,而因为擅自移动皇堂位置导致淹水的雷允恭,被判杖死。

丁谓在此事之中,他身为山陵使亦需要负责任。刘太后此时看清楚丁谓和雷允恭二人结合后手握重权,她反而陷入了被动且被架空的窘境。

愤怒至极的刘娥,打算严惩丁谓,同时也盘算着把自己当初同意丁谓垂帘听政做法的责任,扔给二人——自己受到了丁谓与雷允恭的蒙蔽。

原本王曾也希望借此事将丁谓拉下马,至少让他不再专权于前,但是士大夫被罗织构陷罪名判死,这并非是王曾等人想看到的局面。

《清平乐》士大夫剧照

究竟该如何处置丁谓?

被夺取权力和“蒙蔽”的刘太后,在知道实际情况之后,对雷允恭和丁谓愤怒异常。宦官雷允恭的死刑是肯定的,但是丁谓的处罚,却没有办法轻易定下。

在宋代对士大夫优厚不轻易处死的背景下,刘太后想处死丁谓也不容易,尤其丁谓当时位处宰相,亦是朝廷重臣,而且他犯下的错误和连坐也不及死罪。

拯进曰:“谓固有罪,然帝新即位,诛大臣,骇天下耳目。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

冯拯等人知道:在真宗仙逝后,丁谓和雷允恭联手起来把持朝政。因此他们同意刘太后在朝政上被“蒙蔽”的说法。

但是,大臣们认为丁谓的罪,仅是在山陵皇堂事情上处理不当、没有及时上报罢了,罪不及死也非谋反大罪,况且新帝即位,也不好诛杀大臣。

刘太后在多方阻止下,也只能放弃,但是丁谓的贬谪是必然的。

在丁谓下野之后,当初在丁谓支持下所选择的听政方式,自然无法继续,刘娥只能转而接受王曾的做法。如此一来,虽然刘娥的重要性和参与度降低,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她仍然是代为管理皇权、裁决朝政的人。

《清平乐》刘娥剧照

结语

雷允恭之事尘埃落定,而皇太后也该好好处理政务了。

刘娥清楚大臣们内心的不安,在天禧末她借真宗身体有恙插手政务,就已引起大臣们不满,更何况垂帘听政是正式将她推到朝堂之上。

她为了安抚而宣告大臣们:“候上春秋长,即当还政。”而冯拯等大臣也提醒她:“太后临朝,盖先帝顾命之托也。”叮嘱刘娥并非因为身为太后而能够插手政务,而是因为先帝遗诏的托嘱。

但同时,大臣们也是在认可刘娥垂帘听政的正当性和正统性。

刘娥心中亦很清楚,没了宋真宗的庇佑,自己适当退让,还是很有必要的。最鲜明的一点,便是自称。她仅在代理皇权处理事务时,称“予”(与皇帝名义相同),而她自己下指令时,仅自称“吾”。

虽然大臣们想约束刘太后,但对于年岁尚小的宋仁宗来说,依赖皇太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此,在此种背景下,刘娥仍能慢慢获取更多的实权,成为北宋太后大权在握、垂帘听政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