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和赵普就长恨歌一诗发表了某种政见

2020-10-05 12:25:39 作者: 赵匡胤和赵普

长恨歌的主旨应该是同情,虽有暴露,但暴露恰恰是为了更充分地层现同情。当然了,当时的赵匡胤和赵普是不可能对长恨歌的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他们不是纯粹的文人,他们都是政客。他们只能就长恨歌一诗发表某种政见。是赵匡胤引起这个话题的。当时,他们快走到一家小酒馆的门前了。赵匡胤道:昨日,朕看了一遍白居易的长恨歌,很有感慨。赵普言道:真是巧了。臣昨日也看了长恨歌,也很有感慨。是吗?赵匡胤来了兴致,你说说看,你看了长恨歌之后,究竟有何感慨?

赵普谦逊地一笑道:皇上不开尊口,臣哪敢妄言?好。赵匡胤道,你叫朕先说,朕就先说。朕看了这首诗之后,马上就得出一个结论:女人的确是祸水。赵普问道:皇上此话怎讲?赵匡胤回道:如果那杨玉环不以妖媚蛊惑唐玄宗唐玄宗焉能日日不理朝政?正因为唐玄宗日日都沉溺在杨玉环的蛊惑之中,荒废了朝政,败坏了朝纲,所以安禄山和史思明才趁机作乱,大唐帝国才由盛转衰。故云:女人是祸水也。朕还由此得出另一个结论:为政者万万不可为祸水所迷厂赵普点头道:皇上所言,确实有些道理。赵匡胤白了赵普一眼:什么叫有些道理?朕说的是至理。自古至今,因沉迷女色而致亡国的君主还少吗?就说那个吴王夫差吧,一开始雄心勃勃,打败了越王勾践之后成了春秋时代的霸主,可后来呢?

勾践把西施献给了夫差,夫差从此便像唐玄宗一样沉迷于西施而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国破身亡。赵普,朕说的仅仅是有些道理吗?赵匡胤说完,理直气壮地盯着赵普。赵普却不慌不忙地高皇上提到西施,臣不禁想起一个叫罗隐的人来。赵胤问道:罗隐是谁?赵普回道:罗隐也是唐朝的一个文人。只不过,罗隐生活的时代,大唐帝国已经快灭亡了。臣昨日看长恨歌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罗隐。赵匡胤皱了皱眉:朕刚才说的是西施,你提那个罗隐何于?赵普答道:因为罗隐写过一首诗,诗名就叫西施皇上可有兴致听上一听?赵匡胤言道:反正闲着也没事,你就念吧。赵普清了一下嗓子,然后字正腔圆地道:罗隐西施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赵匡胤哦道:依那个罗隐看来,好像吴国之灭,也怨不得西施的。

赵普言道,吴国之灭,实怨不得西施,就像大唐帝国之衰,也怨不得杨玉环一样。这样看来,赵匡胤仿佛陷入了沉思,吴国之灭与大唐帝国之衰,只能怨那个夫差和李隆基了。赵普言吴国之灭,责任全在夫差,而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却不能全部归咎于李隆道基。赵匡胤有点不解:这是为何?赵普回道如果那安禄山不身为节度使、手握重兵,又焉能挑起反叛之乱?赵匡胤立即道:安禄山手握重兵,岂不是李隆基所为?如此,大唐帝国之衰,还应全部归咎于李隆基。皇上英明。赵普言道,皇上适才所言,正是臣昨日看长恨歌之心得。赵匡胤恍然大悟道:赵普,你原来是借题发挥啊。可不是吗?赵普促使赵匡凰杯酒释兵权,又提出更戍法的建议,其目的就是要赵匡胤消除像唐朝安史之乱类的隐患。说话间,二人就来到了一家小酒馆的门前。虽然还未到黄昏,但小酒馆里已是人头攒动,于是他俩就进去喝了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