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交流互鉴铸就文化丰碑

2020-11-03 05:07:27 作者: 故宫博物院院

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记者: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及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也是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年。回顾这两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能够得到哪些启发和感悟?

王旭东:敦煌和故宫的有效保护,都离不开国家的强大和重视。从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文物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了莫高窟藏经洞,他报告给当地的官员,但官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那个时候,清王朝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的保护。一些国外探险家得到消息,来到这里,骗走了一批又一批珍贵文物。这样令人心痛的浩劫,就是发生在国运衰微、民族危亡的时代。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才结束了敦煌石窟长期无人管理、屡遭破坏偷盗的局面。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昔日的皇家禁宫变成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战火纷飞中,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的文物南迁。1.9万余箱文物有专人保管、清点,一路都有军队护送,最终没有一件丢失,守住了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故宫和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传承利用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这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都肩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使命。要把故宫和敦煌的文物资源、数字资源、学术研究成果变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文艺作品,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活起来,走进当代人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物价值的挖掘、传播,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故宫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一直都开展着广泛的社会合作,在整合社会资源、运用先进技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走在前列。不久前,我们举办了“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这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学术盛会,汇聚了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在构建“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的事业发展体系中,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四个故宫”的建设不仅要靠故宫人来完成,也要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

今天,去博物馆“打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大家从“打卡”逐渐转变为亲近这些文化遗产,用心感悟文化遗产中的美,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体会创造这些文物的智慧。希望更多人能从古代遗产中汲取文化的力量,获得精神的慰藉,激发创造的灵感。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挖掘、研究、再创造,为社会提供文化滋养,为子孙留下更多精神财富。(本报记者 邹雅婷)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03日 第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