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词,我言秋日胜春朝,晚秋方是好风光!

2020-11-03 13:19:35 作者: 刘禹锡秋词,

三,这首诗里,两种意境都有。因为有霜的夜晚,注定山光水色更加清丽动人。

而且也只有在有月亮有霜的夜晚,视线才会因为霜和月光的交叠作用,看得见夜晚的树色。

就在他的附近,几树红叶树里,有高挑的黄叶树,那叶子在月光和轻霜下,显出春天一样的嫩黄。

“数树深红出浅黄”是有多种理解的。

一,红色的树叶树冠在黄色的树叶树冠之上。

二,有高挑的黄叶在红叶树丛之上。

三,红黄交映,形成绝美的秋色。

但是我仍旧想理解为,是嫩黄的叶子也在秋天里显现,毕竟刘禹锡是在晚上看到的,就让我替他再脑补一次吧。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如果第一首诗是写的白天,如宣纸一样明净,那么第二首诗写的是夜晚。其实这是两幅可以合二为一的画,但分开画最美。

比如以第一副画为底子,加上明月,点染秋树黄红。然后在红叶掩映处,几笔加上楼台,就有了人间气呀!

刘禹锡半夜登楼,温度零度左右,这是为什么?他内心不灭的火焰,有一半归功他健康的体质,还有一半,就是发散因贬谪带来的压抑和郁闷。

他并没有被命运压垮,反而肯定是有憋屈,处冰雪之境,而心火燃烧,所以高楼看远。

他看到了天地秋色之明净壮观,也看到了万树霜天竞自由,比如那露在红叶之上的黄叶,有如春天的嫩花一样皎然。那是他自己的化身吧。

它们究竟算是秋树还是春树呢?或者是晚秋将落的叶子,又极有可能是秋天才有的新叶。它们共同构筑了这秋天的无限壮美和清丽。

都说秋树萧条,寒山瘦水,可是我看到的是成熟而不灭的清美,它们,包括自然所有的一切,都自有生机。而且这种美,不像春天那样喧嚣,那样让人心情高低恍惚,那样让人患得患失,反而有一种骨子里清劲的力量。

我看到的是万物的本来,最初的生长骨气,繁华之前,凋零之后不灭的存在。这就是我喜欢的,就是我。

刘禹锡写得是有霜有月有红枫黄叶的晚秋。人生骤然的起落,没有真正摧折到他的内心。他要做的就是保养元气,大气乐观对待命运。

发自内心的力量感,和来自山水的感召力。让刘禹锡度过了漫长的贬谪岁月,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在56岁之后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对于刘禹锡来讲,秋天和冬天实在是太过于漫长,但正是对于逆境的坚忍和对自己的相信,让他枯木逢春。回头看,那天上孤独的白鹤,那树尖黄色的叶子,都曾经是他。

刘禹锡的晚年在朝廷受到礼遇,辅佐太子,官至尚书。他开朗高昂的诗词,有人生逆境的作品,比如这两首秋词,格外有着感染人的魅力。

晚秋如小春,其实气候专家早就已经解析过,正是此时太阳的高度和热量和春天仿佛,虽然有不尽的落叶,但同时也是一些植物草本的新生。比如刘禹锡看到的黄叶,也极有可能是长绿树木在秋天里的新叶。

而秋花更有木芙蓉,菊花之类,就算是冰雪里,也有梅花盛放。所以乐观的人生是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处美和生机,而不是沉落失落的,这样才会让身心均衡,为生命和人生释放更多的华彩。

用宋朝钱时的一首《新亭观菊二首》其一结尾:

“碧天无际细浮香,浅白深黄未著霜。

莫恨花开秋句晚,晚秋方是好风光!”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