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拒不招安,水浒会是什么结局,能否将宋朝“拉下马”

2020-10-17 14:23:41 作者: 梁山好汉拒不

一曲好汉歌,千古英雄志。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依托北宋末年,徽宗皇帝昏庸的朝政为背景,讲述一段江湖绿林好汉,因不满昏君佞臣而走向伸张正义的道路。水浒传,归根结底是一部游侠题材类的半通俗小说,三十六天罡星与七十二地煞星共同构成一百单八将,众将人人个性鲜明,不畏强权、看破生死,只为心中的江湖道义和人间沧桑。

整部小说前半部分,主要以水泊梁山快意恩仇,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潇洒生活为主,故事进行到中间,施耐庵笔锋一转,众将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以及时雨宋江为首的主和派,开始无限地游说大家投靠朝廷,选择招安。招安的代价非常大,宋朝开出的条件是,让水泊梁山远征同为绿林的方腊。一战下来,水泊众将损失惨重,从此人丁凋零。因此,后世读者会心存疑问,若是水泊众人不同意招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它能将北宋拉下马吗?笔者尝试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难以抵挡女真的铁骑

水泊众将若是集体拒绝招安,他们的首个选择便是偏安梁山,毕竟水泊梁山是他们最稳固的地盘,加上苦心经营多年,对周围地理环境和人情风貌都了如指掌。再加上,水泊梁山有山依靠,有水环抱,是一个天然的、易守难攻的兵家要塞。宋朝原本军队的战斗力低下、战斗意志薄弱,又遇上宋徽宗这个才情有余、治军不足的文艺皇帝,梁山好汉偏安一时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此偏安自在的江湖生活也不会持续太久。

水浒传的时代背景是北宋宣和年间,即公元1119年至1121年左右。此时,北宋朝廷在才子宋徽宗的带领下,过着文恬武嬉的生活,满朝文武都忽略北方有一支游牧民族正在崛起,这便是后来灭辽并宋的女真金国。女真人完成对辽战争后,于公元1127年突然发动对宋偷袭,紧随其后爆发震动华夏的“靖康之乱”,从此康王赵构作为宋朝赵氏唯一的火种,选择建炎南渡后,在临安府建立南宋。

水泊梁山位于山东,此后属于金朝的占领区。连正规的宋朝军队,都没有抵挡住女真金人的进攻,水泊梁山作为一支江湖力量,根本没有与女真骑兵对抗的实力。毕竟,水泊梁山的优势不是能战善战的步骑兵,而是依托河流作为天然屏障。所以,即便是水泊梁山躲过宋朝军队的剿杀,也难逃女真骑兵的碾压。

二北宋或许会巨石压顶

依然以宋辽金三国恩怨为切入点,水泊梁山得以做大的主因绝不是,众将的智谋广远和能征善战,更主要的原因是,此时北宋朝廷忙于对外,因为辽朝的天祚皇帝耶律延禧是个比宋徽宗还不堪的君主,女真在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仅以数万骑兵完成灭辽大业,将辽朝仅存的生力军逼入辽南京(幽云十六州)。在此之前,宋金达成联合灭辽的计划,女真负责辽朝的上京、西京等诸地,宋朝负责攻打幽云十六州。

宋徽宗派童贯作为主帅带领二十万精锐北上作战,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基本上都被征调。所以,北方的水泊梁山和南方的方腊才会趁机作乱。假若说宋军成功收回幽云十六州,大军凯旋而归,北宋朝廷将携灭辽的余威,采取巨石压顶的方式,一举拿下水泊梁山,可以说易如反掌。

三方腊绝不会容下梁山

宋江招安的策略是对是错,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这种事也没法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宋江攻打方腊是明智之举,因为方腊终将是水泊梁山的劲敌。方腊与水泊梁山同为绿林好汉,都想依托乱世浑水摸鱼。无论是投靠朝廷,还是双方各自发展壮大,都无可避免地会有一战。因为一山不容二虎,两股势力即便合兵一处搞垮北宋,势必也会面临一决雌雄的问题。

前面说过,水泊梁山的优势是天然的水源屏障。这项优势与南方的方腊相比,没有任何优势,方腊本身出生南方,将领兵士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自幼熟悉水性。一个小小的梁山和四面环水对方腊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最后,水泊梁山没有形成正规的军事力量,书中的数场战役规模不大,充其量是占山为王、打家劫舍的江湖人士。每次从山上乘舟登岸,一番掳掠后将金银财宝带上山储存。面对宋朝的围攻,只能选择躲进山里,与朝廷隔河对峙。所以,笔者认为水泊梁山招安与否,众将的结局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