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意义重大的顶层设计,竟然管用了2000年

2020-09-24 14:28:31 作者: 一次意义重大

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天下。这个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多民族共融的状态。下面紧接着,问题就来了,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要把国家带到什么样的地方去,这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沿袭以前的惯例,论功行赏,实行分封制;还是标新立异,重新搞一次顶层设计?最后秦王嬴政决定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这是非同一般的顶层设计,所以,秦王嬴政亲自参加了,主要的臣子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参加了。

君臣

首先,就是要确定帝号,也就是说秦王嬴政取什么样的国号,才能彰显出秦王这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功业呢?臣子们先论证历史功绩:“从前五帝时代,他们所控制的地域面积不过是纵横千里之地,这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有的按规定必须定期朝见天子,有的可以不朝见,所以后来造成的结果就是天子不能对所有的诸侯国进行有效的控制。现在秦王您用正义之师一举平定了天下,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五帝也比不上的。”

李斯

这么大的功劳,到底取个什么名号呢?李斯等人挖空心思,苦思冥想。他们认为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其中泰皇是最为尊贵的称号,所以建议秦王的尊号就用“泰皇”称谓。秦王仔细一琢磨,这样的称号不还是旧的延续吗?并没有跳出三皇的窠臼。这根本也体现不出自己开创千古伟业的伟大功绩呀!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于是做出决定:“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的位号,称为‘皇帝’,以后我下命令称为‘诏书’,我自己称为‘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按顺序排列,称二世、三世,代代相传,直到万世,没有穷尽。”于是,君王的名号就算确定下来了。

顶层设计成果

光确定了帝号还没完,国家的管理层怎么设置呢?也要进行大胆的改革。皇帝当然是最尊贵的。皇帝下面设三个最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朝廷首席文官,负责全国的政务;太尉是朝廷首席武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地位略次于丞相,是负责监察的大臣,位列上卿。这三位是最高级,有实权的官位,号称“三公”。

要东巡

“三公”之下又有“九卿”,分工管理不同的政务部门。实际上所谓“九卿”官职并不限于九。这一级别的官职有: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郎中令,秦官,掌宫殿门户。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太仆,秦官,掌舆马。廷尉,秦官,掌刑辟。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宗正,秦官,掌亲戚。治粟内史,秦官,掌谷货。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中尉,秦官,掌循徼京师。略次一级的官职,又有: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官室。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将行,秦官。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主爵都尉,秦官,掌列侯。

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就算建立了,那么基层怎么搞呢?最后研究的结果是实行郡县制。郡县的设置,其实早在春秋时代便已开始。秦国自商鞅变法时,扩大推行郡县制度,凡侵略所得的土地,大者置郡,小者置县。及至消灭六国,六国的城邑土地皆置为郡县。这次统一以后,把天下分为36个郡。

巡游线路

郡的下面分设若干县,县有大小,大县置县令,小县置县长,县令、县长之下有县丞、县尉。县令、县长、县丞掌管行政,县尉掌管军事。这些地方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随时可以调换,不同于秦朝之前,世袭相守私有其土、私有其民的诸侯。而地方上一切军政经济之权都直接统一于中央,到这时全国的政治才算是真正的统一。

祭天仪式

一切的顶层设计都完成了,各阶层的管理部门也都按部就班的开始正常运转起来了,事情结束了吗?别着急,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已。事情这样就结束了,岂不是显得有些虎头蛇尾?要把这一历史壮举记录下来,让今后的子子孙孙都能知道始皇帝的这个伟大贡献。于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东方,登上泰山,筑起土坛,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

碑刻残片

祭天仪式结束后,又在梁父山举行祭地典礼,并在石碑上镌刻碑文。碑文是这么记载的:皇帝登基即位,创立昌明法度,臣下端正谨慎。就在二十六年(前222),天下归于一统,四方无不归顺。亲自巡视远方,登临这座泰山,东方一览极尽。随臣思念伟绩,推溯事业本源,敬赞功德无限。治世之道实施,诸种产业得宜,一切法则大振,大义清明美善,传于后代子孙,永世承继不变。皇帝圣明通达,既已平定天下,毫不懈怠国政。每日早起晚睡,建设长远利益,专心教化兴盛。训民皆以常道,远近通达平治,圣意人人尊奉。贵贱清楚分明,男女依礼有别,供职个个虔敬。光明通照内外,处处清净安泰,后世永续德政。教化所及无穷,定要遵从遗诏,重大告诫永世遵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