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文化探源之溪州铜柱

2020-11-04 22:36:10 作者: 湘西文化探源

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老当益壮,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战无不胜,最后率军前往武陵郡镇压五溪蛮动乱,在壶头前线中染疫而死,实现了“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夙愿。马援最后的征战止步于五溪,出师未捷身先死,如今马希范成功征服五溪,完成了祖先未竟之业。

铭文中的“我烈祖昭灵王”树铜柱于象浦,这位“烈祖昭灵王”就是马援,他曾率军平定了交阯郡(今越南北部地区)的征侧姐妹起义,传说他在这次胜利之后树立了铜柱,并且刻文“铜柱折,交趾灭”,因此,直到现在都没有人敢损毁。

历史上的马援62岁自请死后却受到梁松等人的陷害,爵位被夺,甚至不能入葬旧茔。马援之女后来成为汉明帝的皇后,又成为章帝朝的太后,以贤德称,马氏家族并未因马援一时失势而衰落。马援的传奇一生和悲剧结局使他成为后世尊奉的英雄,马氏家族在东汉的兴盛又使荣耀延续到更大的范围。

溪州铜柱的设计灵感和铸造技术究竟从何而来?这还得考虑唐代的立柱纪功风尚特别是武则天在洛阳铸造的“天枢”的影响。溪州铜柱虽与“天枢”性质不同,但在铸造技术上却有相通处并远高于“天枢”,堪称古代铜柱的登峰造极之作。

694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设计规制极大。洛阳胡商聚钱百万亿,购买铜铁尚不足用,又征敛民间农器以凑足原料。第二年四月天枢建成,高31.5米,直径3.6米,八棱八面,每面宽1.5米。底座为铁山,周长51米,又以铜铸蟠龙、麒麟萦绕。顶端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9米),其上又有高一丈的四龙人共捧一火珠。天枢的柱身八面刻有武则天自书的标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以及武三思撰写的颂文,后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溪州铜柱在这几点上都与之颇为相近。唐玄宗先天二年毁天枢,取其铜铁充军国杂用,雄极一时的天枢并未存在多久,最终只留下文字上的记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我们只有向前看,才能向前走。

在馆外,我们发现了《湘西民俗风光馆建馆碑记》,1989年4月1日,时任州县领导的向熙勤先生、邓德芳先生在王村镇召开会议,安排永顺县文物管理所在福音堂建馆。时任县文物管理所长向渊泉先生贷款3万元。6月2日施工,10月15日开馆。自此,溪州铜柱在这里才安了家。

在我的记忆里,每次到铜柱馆里瞻仰溪州铜柱,都有一位漂亮的大姐为我们讲解,身着土家族盛装,大方端庄,或讲,或跳,或鼓,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馆里共有4名讲解员。朴实的周雪芹大姐告诉我们,她是王村本地人,1989年开馆时,刚满19岁的她就在此工作,现在已是两个孙子的奶奶了,在这里,她工作了整整31个年。同她一起的还有杨芳大姐,也守护溪州铜柱30多年。

(图为讲解员周雪芹大姐)

溪州铜柱是文化湘西的根、源、魂。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青山不老,铜柱有证。

有关溪州铜柱的文化研究,这,仅仅只是我们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