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3个方面表现得“聪明”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2020-11-04 22:34:07 作者: 曾国藩:在3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五经。在满人当权执政的清廷中,身为汉人的他,书生带兵,投笔从戎。太平天国运动时,他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官至一品,为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集军政于一身;获得武英殿大学士的荣典,以文人身份被封为一等毅勇侯的武侯;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而且,曾国藩学问文章兼收并蓄,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之所以成功有很多因素,但能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在正确为人处世,识人用人,选贤任能,可以说是其事业成功的一大法宝。他久经官场的磨练,洞察人性,发现在这3个方面表现得“聪明”的人,往往会吃大亏。

一、在对手面前,骄兵必败

刚刚建立湘军的时候,曾国藩与王璞山不和。王璞山拜在罗泽南门下,非常善于用兵。他手下有几千士卒,与其他部队相比,实力相当雄厚。一山不容二虎,王璞山与曾国藩之间摩擦甚多,当时没有多少人替曾国藩说话,曾国藩压力很大。

王璞山后来在作战过程中因为骄傲吃了败仗,为了挽回名声而谎报军情。这本是一个扳倒王璞山的好机会,曾国藩对他的做法也非常反感,认为这种做法为君子所不齿。

但是,曾国藩虽然知道他有大罪,却不愿意乘机报复。他反而在给几位弟弟的信中,提到了此事,并分析认为,乱世之中,黑白本来就很难做到分明,强欲区分,反致混淆,希望诸弟能够吸取王璞山的教训,骄兵必败,学会糊涂处世。

在当时的处境下,曾国藩权衡利弊,只得以糊涂应对,从而保全自我,以便继续积蓄力量。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不少骄傲自满的人,他们处处表现自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自认聪明。其实,骄兵必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曾国藩提倡:以“浑”字入世,糊涂中有精明。

“浑”是一种大智慧,心中虽有沟壑,但并不表现出来。有大智慧的人,能够将“浑”利用得恰到好处。

曾国藩读了很多书,再加上才华出众,自然是个聪明人。也正是由于他的聪明,才导致了初涉官场的他四处碰壁,屡次遇到险阻。他处处显得精明,却不能在官场中安然无恙,不得不令他反思,“浑”字就是他在反思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以“浑”字入世是一门大学问,需常常领悟才能有所收效。糊涂的人可以通过刻苦的学习,逐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变得聪明,正所谓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

二、在工作中,表现“聪明”的人

在工作中,表现“聪明”的人,其实与睚眦必报之人差不多。他们喜欢打小报告,看到谁有哪里做不好,就立马上报上级。他们自认为自己是积极和聪明的,其实其行为令周围的人很不满,很容易给自己树敌太多,在关键时刻,一败涂地。

曾国藩说:“惟忘机可以消众讥,惟懵懂可以祓不祥。”这句话在曾国藩写给胡林翼的信中可以看到,他经过一番磨难才有此领悟,并以此来劝诫挚友:普天之下,只有豁达大度可以用来消除众人的猜疑和不祥之事。

曾国藩的糊涂学其实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当意外看到了同事的尴尬,不要到处宣扬;同事发言时出现了口误,不当场揭发;知道同事的隐私后,当有人问及时,装作不知道……等等。通过这种糊涂的处理方法,往往能让自己远离是非之地。

三、在领导面前,表现“聪明”的人

在与领导相处时,表现“聪明”的人,往往是丢领导脸面。

一个人善于巧装糊涂,前途才能更好。在大方面不糊涂,显示才干,得到上司的肯定;在小方面糊涂,给上司留一个挑毛病的空间。

比如,当我们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时,我们可以表现得很出色,但不要做得十全十美,故意留出一个明显的缺憾,或犯一个明显的小错误。这样一来,上司便有了挑毛病的空间,并且挑得很合理,在汇总或点评的过程中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更有威信。

二战时期,作为苏联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唯我独尊。他容忍不了别人比自己高明,固执地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自己的见解是最高明的。

华西里也夫斯基是一位总参谋长,他知道斯大林是怎样的性格,于是总是适时装傻,在无意之中给斯大林以启示,以便斯大林最终说出军事计划。他有一套独特的进言方法,那就是在提出正确观点的同时掺和错误的意见,并把正确的观点讲得颠三倒四、含糊不清,把错误的意见表达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样一来,斯大林往往因他的错误意见大发雷霆,把他批得狗血淋头;而同时又受他正确观点的启示,作出英明的战略决策。因此,华西里也夫斯基在军事会议上是受批判最多的人,也是进言被采用得最多的人。

但是,有一个人,在斯大林面前就吃了大亏。在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富有战略眼光的大本营总参谋长朱可夫直接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放弃基辅城,以避免德军的围攻。对于朱可夫的建议,斯大林根本不予考虑,并把他赶出了大本营。虽在后来,基辅城果然遭受德军的合围,斯大林后悔莫及,但是总参谋长朱可夫已经不能回到大本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