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但凡在历史上有点成就的人,绝大多数都属于这么两类,一类就是天赋异禀,天资聪慧,并且能够慎始慎终、善作善成,避免重蹈“伤仲永”悲剧的人;而另外一类人则资质相对平庸,但还是能够凭借自己后天的加倍努力,终得成才,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明朝最强内阁组合“三杨”之一的杨溥就是第一类人,他在10岁时就曾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对拆字联,从而救下自己的父亲,堪称神童!
那么,10岁的杨溥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巧对拆字联救父
杨溥(1372年-1446年 ),字弘济,号澹庵 。今湖北石首人 ,明初著名政治家、诗人,宣德年间入阁,曾任内阁首辅,与当时的杨士奇、杨荣齐名,因此,三人又被称之为“三杨”,是明朝最强的内阁组合。
杨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就,其实在少年时期就已初现端倪,据记载,杨溥自幼天赋异禀、聪慧异常,10岁就能吟诗作对、妙语连珠,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小神童。
杨溥10岁时,他的父亲因受一桩公案牵连,而被逮捕入狱,为此,杨家上下到处打点关系,想方设法营救杨溥的父亲,但都束手无策,纷纷以失败告终。
无奈之下,年仅10岁的小杨溥只好去找县官求情,希望能以自己的一番孝心打动对方,放他父亲一马。
县官看到年仅10岁的小杨溥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敢来求情,倒也颇感意外,再加上小杨溥口才又很好,一时心血来潮,有心试一试小杨溥的才学,于是,便出了一句对联的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说完,就让小杨溥对出下联。
小杨溥很快就明白了县官的意思,于是,略加思索之后,随即就对出了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
县官一听下联,顿感十分高兴,于是就顺手人情,将小杨溥的父亲释放了。年仅10岁的小杨溥就这样凭借着一句对联完成了营救父亲的“伟大壮举”!对联究竟有何玄妙?
那么,杨溥这句对联凭什么就能够救得了父亲呢?其实,我们只要细加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副对联还是大有玄妙的!具体来说,这是一幅拍马屁的对联。
首先是县官的上联:四口同图,内口皆归外口管。这是一句拆字联,因为根据古代繁体字写法,“图”字应该是这样的:“圖”,内外刚好包含4个“口”字,因此,县官这句上联无异于是在告诉小杨溥:本官作为一县之主(即“外口”),尔等升斗小民(即“内口”)都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你一个小小10岁孩童,单凭一句话,凭什么就让我放了你犯了罪的父亲?凭什么要听你的?
接着是杨溥的下联: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我们前面就说过,当时的杨溥年纪虽小,但却是聪慧异常,县官的意思他很快就读懂了,于是就对出了这句经典的下联。小杨浦的下联同样也是一句拆字联,因为根据繁体字的写法,“伞”字应该是这样的:“傘”,上下刚好有5个“人”字,其中上面最大的那个“人”字比喻为县官(大人),下面小的那4个“人”字代表的则是县官治下的包括杨溥一家在内的一众升斗小民,因此,小杨溥这句下联无非就是告诉县官:我正是知道大人您的权威,所以才要多仰仗大人您,请您老人家多多关照关照!
从整副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出,10岁的小杨溥的下联的确对得工整、对得巧妙,堪称绝对!更绝的是,我们可以看出,这还是一句拍马奉承的下联,只是从整句话中,我们却找不出一个溜须拍马的字眼,真正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拍马屁的最高境界,使得县官听了心花怒放,这才放了小杨溥的父亲,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10岁的小杨溥虽然年纪尚小,但其才学,确实让人惊艳,堪称奇迹!
结语
当然了,仅凭一句话就能够救下一个犯了罪的人,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小杨溥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更不能效仿,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罔顾法律权威、践踏律法尊严的不正常行为,在如今这样的法治社会,是很难存在,也是不允许出现的,更不可能有滋生蔓延的土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