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带“仓”的地名?它们是古时粮仓最后的印记

2020-11-05 12:20:14 作者: 北京有多少带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粮食储备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权稳固。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储粮仓库的设置与管理。禄米仓、南新仓、海运仓……今天,北京仍然有许多带“仓”的地名,它们可谓古时粮仓最后的印记。

明时大规模建构粮仓

北京有许多街道胡同,以“仓”字作为地名,可以让我们按图索骥辨识出当年粮仓的方位,想见彼时繁盛一时的景象,如海运仓胡同、北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太平仓胡同、小后仓胡同、大后仓胡同、王府仓胡同、白米仓胡同、大木仓胡同、禄米仓胡同,还有通州的后南仓街道、中仓街道……

北京地区古粮仓历史悠久,金朝取得北部中国的统治权后,就利用潞水(今北运河)东南的海口和通向潞县的运河,将漕粮运到中都。金天德三年(1151年),正式设通州,并在通州建了丰备仓、通积仓和太仓三座粮仓。

元大都建成后,人口日繁,粮食需要靠富庶的江南漕运进京:“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1292年,郭守敬主持开凿了从元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使得漕粮可以直接运进城内,因此在今朝阳门、东直门一带陆续建起一批规模宏大的粮仓。据出土的元代“京畿都漕运使王德常去思碑”碑记:“京漕统五十有四仓,其隶百六十有五人,岁出纳粮以数百万计。”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北京地区作为皇都更为繁华。江南北运的漕粮每年近400万石,数倍于元,此前建立的粮仓已远不能满足京师储粮的需要,于是进行了大规模增建,并于明正统三年在东城裱褙胡同设立总督仓场公署,总辖京城粮仓。据《明会典》《太仓考》等书记载,在京除皇城四门仓外,还有旧太仓、新太仓、海运仓等11仓,共官仓15个,下设卫仓(即军队的粮仓)67个,另有通州粮仓4个。

及至清代定都北京后,为保证庞大的军队、官衙供给,继续改造和增建粮仓,建成“京师十三仓”和“通州东西二仓”。据清代《日下新讴》载:京城内外设禄米、南新、旧太、海运、北新、富新、兴平、太平、万安、裕丰、储济、本裕、丰益十三仓,及通州东西二仓,每仓满汉监督各一员,专司出纳,共储粮300万石。其中王公文武各官俸米30余万石在通州粮仓开支,八旗兵饷260余万石在京内粮仓支给。故有诗曰:“天庾(庾即仓库)如林十五司,岁常三百万供支;通仓一分开官俸,九分京仓赡八旗。”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共有15仓、300万石储粮,基本都作为官员俸禄和八旗兵饷,而且其中兵饷就占了九成。

粮仓遗迹有续利用

虽然历经沧桑,曾经遍布北京城的古代粮仓大多已湮没于历史的云烟之中,但有些明清粮仓的故址,至今依然存在。

南新仓是北京现存古粮仓的一个典型代表。南新仓位于东四十条22号,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建造,为明清两代京都储藏粮米的皇家粮仓之一,原贮米、黑豆饲料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清初时南新仓为30廒,后屡有增建,到乾隆时增至76廒,如今仍保留古仓廒9座。

1984年,南新仓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成为北京颇有名气的时尚休闲场所和魅力独具的特色街区。9座仓廒在不改变建筑架构的前提下,分别被改造为酒吧、特色餐馆、画廊、影视和体育俱乐部等。古今融合,时尚与历史交相辉映是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的特色,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厚重的历史积淀,还有古建筑有续利用的现代美感。

北京现存的古粮仓还有北新仓和禄米仓。北新仓位于东城区北新仓胡同甲16号,为元明清三代粮仓,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时有仓廒85座,现存仓廒6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禄米仓位于朝阳门内南小街,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米的粮仓,仓内原有明代历任仓场监督题名碑,其上所刻内容显示名臣海瑞曾为仓场监督。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时有仓廒57座,现存3廒,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仓廒设计防潮通风

南新仓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现状保存最为完好的皇家仓廒群,是研究古代仓储制度和仓房建筑宝贵的实物资料。南新仓建筑的屋顶、墙身做法和构架形式与明何士晋撰《工部厂库须知》卷四中“鼎新仓厂”中的记载基本一致。

在古代,仓是总称,廒是贮粮库房,“仓廒”实为粮仓的统称。北京仓廒建筑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巧妙的布局、结构和形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水平。

明清时期粮仓数十廒或百廒为一仓,每五间为一廒。为防雨季水淹,每个仓廒所选地址都在地势较高、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风水绝佳”之处。仓廒中建官舍,四周筑有高大围墙,地下修有排水管道,各仓内外凿有水井,用以饮用及防火灾。

连脊并山横向相连的廒叫连,两连相距三丈,左右间还留有水道。廒在建筑上基本采用独棵圆木的中国传统木架结构,中间四梁八柱,两山是插柁,前后有柱,中间排山柱直达屋顶,十分稳固。

廒房前后出檐,墙体为砖砌,厚达1.3米至1.5米,墙根留有气眼,以保持内部的相对恒温。廒内地基以三合土夯筑,铺有尺余厚的细沙或白灰,上墁方砖,砖上再用杉木垫底,用以防潮。

屋顶悬山合瓦清水脊顶,廒顶各开气楼,以透泻汗蒸郁热之气,调节温度和湿度。为了驱虫防腐,廒内四壁还围置樟木,除此之外,还用竹篾编成隔孔,钉于窗上以防鸟。这些建筑设计和措施,既防潮又通风且保证安全,可以使仓粮历久不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